第八十九章 又到海商南下時(1 / 2)

小說: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

十月初,是南宋海商們開始下南洋的日子,凡是準備去南番做生意的海商都會開始準備船隻和貨物,有些心急的已經藉著季風先期啟程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從這時開始一直到冬至,南方的沿海港口都會變得熱鬧無比,不光是海商們忙碌,內地商人也會帶著貨物跑過來,沒有他們,海商們船上裝啥啊!表面上下南洋只是海商去跑,其實這背後還藏著兩條完整的產業鏈。帶著貨物下南洋搏命的海商只是這兩條產業鏈的一頭一尾,此時他們是尾,等明年回來時,就是頭了。

廣州和泉州是南下海商的主要港口,用帆檣林立來形容它們現在的港口絕對不過分。今年的廣州港與往年有些不同,因為兩艘怪模怪樣的大海船正停靠在了港口裡,桅杆上還掛著一面銅錢旗。啥叫銅錢旗啊?就是一面旗幟上繡了一枚大大的銅錢,上面沒有任何朝代的年號,只有四個漢字,招財進寶!

不用問,這玩意又是洪濤弄出來的,他就弄不了什麼高大上的物件,想到給海峽公司的商船弄一面旗幟時,別人想出來的全是蟒蛇、猛虎、大鵬、麒麟一類的吉獸,最次也是蛟鯊、鯨魚什麼的,他卻首先想到了後世裡的那些商標。商會嘛,弄那麼高大上毛用,文人視金錢如糞土,商人幹嘛和他們學呢?俺們沒這麼虛假,喜歡錢就大大方方說出來,銅錢旗就是俺們的心聲,在加上一句在後世已經被用爛的吉祥話,足矣。這種小玩意不用徵求誰的意見,金河公司的董事會不是啥事兒都操心的,海峽公司的董事會也不會因為這件小事兒去和大財神爺洪濤掰扯,於是銅錢旗就這麼定了!

這兩艘船就是洪濤專門給南宋海商們建造的。是以蛟鯊級戰艦為設計基礎,去掉了主龍骨、加厚船板、肋條,增加了五根副龍骨、七條隔斷板、加高艉樓的貨船。目前鮭魚級就只造出來這麼兩艘。如果全力開工的話,金河灣船廠一年內可以建造六艘左右。

不過洪濤不打算浪費好木材和船匠們的精力去過多打造這個玩意。他只想給南宋海商們弄出幾個樣品來,然後讓他們自己出資建造造船廠,自己去摸索建造。只有把這種技術傳給南宋海商,他們才能獲得遠航的翅膀,飛遍全世界的海洋。光靠自己去給他們造,不光耽誤自己的工作安排,還會養成他們的惰性。俗話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這種被洪濤命名為鮭魚級的貨船比此時的廣船、福船、鳥船、沙船都更適合深海遠航。不僅載貨量足夠大,航速也能保持在七節左右,完全能跟上護航戰艦的速度。如果以後能裝備上幾門火炮的話,就是標準的武裝商船,可是進行低強度、小規模的海戰。但它也有很大的侷限性,就是它使用的是軟帆,這玩意宋人基本不會玩,還需要從頭學。而且這種船的造價要高於同型別的廣船、福船和鳥船,高出多少呢?差不多三倍左右吧。

宋朝的船隻造價本人查了很多書籍,《宋會要》、《宋會要輯稿》、《武經總要》之類的書籍都翻了。都沒有特別詳細的記載,有的是說撥錢多少多少貫,去造多少多少艘船。但沒說船多大,所以無法衡量宋朝的船隻單價。最終只在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卷一中查到了一點記載: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朝廷命平江府(蘇州)船廠建造四擼海鶻船,長五丈,單艘造價三百二十七貫。多槳戰船兩艘,長八丈三尺、闊兩丈,載重八百料,單價一千六百零七貫七百文。

推算一下的話,鮭魚級長近十丈。排水量七千多料,還有整套橫帆帆具。賣四千貫一點不為過吧?我覺得五千貫都值,因為高科技在什麼時候都是要有高利潤的。

那這些南宋海商捨得花三四倍的高價去購買載重量同樣的海船嗎?答案是南宋海商一點都不傻。他們不光要買,還要搶著買。因為這次洪濤讓羅有德傳話了,今年的遠航船隊不帶任何南宋商船,不是逼著大家買船,而是南宋海船航速太慢、適航性太差,跟不上護航艦隊的速度,是個拖累!

這個道理要是和別的海商講,他們肯定會嗤之以鼻,但上次和洪濤一起出航過的海商都點頭稱是,就是慢、還危險<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尤其是橫渡印度洋的時候,如果不是趕上好天氣,大家還能不能回來都是問題。雖然掙錢要緊,但是當大家兜裡有錢了之後,就該琢磨如何安穩的掙錢了。搏命只是為了獲得啟動資金,誰沒事天天搏命、次次搏命去啊,那不是商人,那是瘋子!

船隻價格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