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人口問題(1280月票加更)(1 / 2)

小說: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

4月底,碼頭左邊的造船廠裡傳來了鞭炮聲,兩艘桅杆上繫著綵綢的三桅風帆巡洋艦又下水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它們和之前的四艘戰艦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只是在船頭加裝了減搖水櫃,讓船隻在高海況狀態下航行的時候能減少一些前後擺動。這個玩意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一個和船底相通的船頭水艙,平時裡面是一半水一半空氣,當海浪把船頭壓入海水裡的時候,海水會順著船底的開口進入密封艙內,並把裡面的空氣從船首上的鯨鼻孔裡噴出去。這樣一來,船頭加重了,再向上抬起時,幅度就比平時小了很多。隨著船首抬起,水櫃裡多餘的海水又會從船頭下面的開口流出去,直到恢復了設計時的水量為止。

這個簡單的設計不光可以減小船隻的前後擺動,還能更快的恢復船隻平衡,學名叫做扶正作用,道理有一點類似於不倒翁。減搖水櫃是中國船隻的首創,不過也和火藥、指南針一樣,傳到西方之後被髮揚光大了。大家如果想了解這個玩意,可以留意一下遠航船隻在大風浪裡航行時的畫面。它們的船頭一旦陷入海浪裡,就會噴出兩股水汽,好像鯨魚換氣一樣,這就是減搖水櫃在排放空氣呢。不管是軍艦還是航母,這種裝置都是必備的,只是更先進了,全是透過計算機控制水量和空氣量。

雖然這個技術是中國船隻的建造技術,但想實現它卻讓溫老大和溫老二這一干造船技師們琢磨了一年多才弄出來。原因很簡單,中國船隻的船頭大多是方形或者梯形的,很容易弄出一個和後艙相隔並密封的水櫃,但洪濤設計出來的這種歐洲風帆戰艦,船頭是尖的。用木料做出一個三角形的水櫃,太考驗技術了。最終還是一位從蒙古水師裡抓回來的隨船木匠想出一個主意,就是不管船頭的形狀了。直接在裡面做一個圓形的大洗澡盆似的東西,圓形的。才把這個難題給解決掉。

現在溫家的造船廠是整個金河灣裡技術工種最多、生產任務最忙、最具有點現代化大生產摸樣的單位。造船是個綜合產業,就和造汽車一樣,需要各個工種通力協作才有可能順利建造出一艘船,造船技術提高了,其它技術也會跟著一起提升。同時它也是整個金河灣裡最佔用技術勞動力的地方,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匠人全都在為造船業服務,另外還得搭上一部分奴隸勞力,等於說是佔了金河灣勞動力的一半還多。同樣。金河灣最大的花銷也是造船廠,它是個吞金巨獸,如此大的投入,換來的不過是每年建造4艘快速巡洋艦,再想多也不可能了,這已經是造船廠的極限。

“唉,溫伯,不光你缺人,我也缺人啊!你看我這個船上的水手,四分之一都是頭一次遠航的。小魚小蝦我都讓他們當船長了,學校裡凡是夠了13歲的孩子,全都抽調出來了。我也不想帶著他們去冒險。這些孩子都是咱疍家人的未來。可是沒轍啊,多一艘船我就能多一份把握,這次去不光要把馬匹換回來,還得把咱們的補給點給鞏固住。要不您先把剩下兩艘船停一停吧,就算造出來,我也沒那麼多水手可用。咱休息半年得了,您琢磨琢磨那艘大船該如何下手,多餘的人讓他們也輕鬆輕鬆,去給礦山和甘蔗田造造水車啥的。董事會上黃伯他們光抱怨了。說是木匠都讓造船廠搶走了,您也不是沒聽見。”洪濤看著新船。一半兒是高興,一半兒是發愁。他萬萬沒想到。最終制約金河灣發展速度的並不是造船,而是培養合格水手。而制約金河灣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居然也是人口問題!

人啊!洪濤除了抓奴隸之外,已經想不出還能去哪兒找人了。海南島的疍家人都快被他一網打盡了,其它地方的疍家人榮老頭也有過聯絡,不過目前沒什麼進展。榮老頭在海南島說話好使,出了這一畝三分海域,誰認識他是誰啊。雖然都是疍家人,可是每個地方的疍家人基本都是孤立的。他們也不是一個民族,沒什麼民族凝聚性,大家各過各的,老死不相往來,甚至連生活習慣和語言都不通,基本就和兩個民族沒啥差別。

光抓奴隸也解決不了眼前的問題,就算慈禧再會管理,金河灣對奴隸的未來再由吸引力,你總得讓他們先學會語言才能用吧?種地好辦點,半年就能簡單交流了,但是當水手很麻煩,一年都不見得教的會。而且船上不能有太多奴隸水手或者俘虜水手,洪濤不太放心他們的忠誠性,要有足夠的疍家水手來摻沙子才能放心使用<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畢竟人家是你抓來的,搞不好還殺了人家的親屬,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