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見死不救(1 / 2)

小說: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

“收復三京!這、這……唉,德源操之過急啦,怎麼能在這個時候給蒙古國藉口呢,人家這次就算不想南侵也得南侵了,鄭德源誤國啊!鄭德源國賊也!”文南看著紙上那些歪七扭八的簡體字,突然頓足捶胸,衝著北方大罵。罵來罵去也就那麼兩句,比起洪濤的詞彙量少多了。

鄭德源是誰?嘿嘿,說起來他還是洪濤見過的第一位南宋高官,沒錯,就是羅有德那位世伯、南宋軍委副主席,鄭清之。自打史彌遠死後,他就登上了南宋右丞相的寶座,成了宋理宗的親信之臣<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這次宋蒙聯軍滅了金國之後,蒙古軍隊就開始撤離河南北歸,河南這塊地方成了無主之地。於是時任兩淮制置使、左驍衛上將軍、京西制置使的趙範、趙葵兄弟就建議宋理宗,趁著這個機會出兵河南,把東京汴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收復,然後利用黃河和潼關天險佈防,北拒蒙古。

這個建議遭到了很多朝廷大員的反對,但這位鄭清之鄭宰相不知是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啊,還是別的原因,居然對這個明顯腦殘的建議非常感興趣,最終極力支援。

宋理宗本人其實也想收復三京,那是祖宗的基業啊。臨安再好也是陪都,估計他做夢都想回到汴梁去,好像只有待在汴梁城裡,他才算是真正的大宋皇帝,這就叫執念,每個人都有執念,他的執念就是回朝思夜想的汴梁。最終大家還是聽了這位皇帝的,於是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出兵河南,去收復三京了。

三京能不能收復?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是不能,但一定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可操之過急。為什麼呢?拿當時反對收復三京的大臣的話說。有三不妥!首先,河南這塊地方在金國和蒙古的交戰中遭到巨大破壞,民生凋零。南宋軍隊進入之後無法從當地得到有效補給,自己運糧費時費力得不償失。其次。南宋軍隊戰鬥力有限,不具備在漫長的黃河防線上展開防禦的能力,尤其缺乏的就是機動力。戰線拉長,那蒙古騎兵就能找到更多突破口,一旦某一點被突破,南宋軍隊就將面臨著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可是這個人啊,當眼睛裡看到了足夠的利益時,往往就會把更多的危險置之腦後。就和被傳銷組織洗腦一樣,腦子總是想著掙錢、掙錢,卻不知賠錢的可能性更大。讓本來就缺乏機動能力的南宋軍隊進入河南境內,那裡都是大平原啊,無險可守,不正好是給蒙古騎兵送肉去了嘛。

如果要是放在北宋時期,這件事兒還有可能,因為那時候河南境內還有不少堅城可以防禦,就算被包圍,城裡城外都是宋人。吃喝至少不愁啊。可是到了現在,河南境內已經成了一片荒蕪,繁華的洛陽城經過幾次戰火塗炭。只剩下幾百戶人,更別說其它城市了。蒙古人之所以北撤,就是要讓南宋軍隊裡僅剩不多的機動部隊離開老窩,進入這片預先設計好的戰場,然後打一個殲滅戰,能趁機消滅一些就消滅,不能消滅大家過過招也成,這是一種評估手段,探探你的虛實。為以後的戰略目標服務。

可惜真正懂軍事的明白人做不了主,做得了主的全是不懂裝懂的糊塗蛋。六月份收復三京的行動就開始了。總共湊了六萬大軍,直接佔據了歸德府。正在向汴梁進軍,一路上幾乎是橫掃,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每隔幾天,就會有收復xxx的好訊息傳回來,很是振奮人心。可是都別說洪濤這種疑心病極大的雞賊人,就算文南這樣的外交官都知道這件事不對了,那這件事就確實不太對。

南宋軍隊走得越遠、離開老窩越遠,也就越不安全。因為漫長的補給線非常容易被機動性極強的蒙古騎兵切斷,一旦補給線斷了,南宋軍隊就兇多極少了。蒙古軍非常有戰術特色,他們很少和敵人做不必要的正面硬拼,總是和狼群一樣跟著你、騷擾你,等你什麼時候疲了、累了,自己亂了陣腳,才會突然發力。在大平原上步兵被騎兵追殺?就算岳飛活過來,他也沒轍。這不是南宋軍隊勢如破竹,而是蒙古軍隊在誘敵深入呢。

“算了吧,咱倆現在怎麼急也沒用了,如果這是在大海上,我還能幫幫忙,可惜這是內陸,我也是束手無策啊!”洪濤拍了拍文南的後背,極少見的安慰了安慰他。

“先生!我們可以去進攻登州!或者密州!聲東擊西,讓蒙古軍隊無暇西顧,這樣可以給朝廷的大軍爭取時間。本來先生不也是打算這樣做的嘛,提前一些如何,幾萬條性命啊!”文南還真是愛國,不是假裝的,直接抓著洪濤的衣服就跪地上了,很有點拿洪濤當上帝的架勢。

“唉……你這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