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章 內鬼(1 / 2)

小說: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無妨,那些刁民也不是鐵板一塊,我早在去年就用重金收買了一名海峽公司裡的海商,還答應他只要能把我們帶到卡蘭巴港去,就在泉州市舶司給他兒子謀一個職位。有官可當,他還願意去做什麼海商嗎?我倒要看看這些刁民如何與朝廷鬥!只要我們這次把貨物運回來,他們還不是得乖乖的拜在你我門下,以後就沒有什麼海峽公司啦,海貿的事情應該是你我兄弟和丞相、趙大人說了算!哈哈哈哈……”一說起這件事兒,史弘就忍不住內心的得意,他和史嵩之設計了好久,在如何打破海峽公司對航線的壟斷問題上,最終採取了很古老的招數,就是從敵人內部找漏洞,這一招歷史上屢試不爽。

而且史弘也有這個把握,在這個時代裡,當官和當商人都不用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哪怕是個芝麻小官,都比萬貫家財金貴。在中國,不管古代還是現代,有權就不難有錢,但有錢可不一定能有權。大多數時候,如果你光有錢,還傍不上相應的權利保護自己,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錢也沒了,命也沒了。就算你榜上了足夠大的權利,那也是人家的附庸,說不好什麼時候被利用完了,就會一腳把你踢開,下場還是一樣悲慘。

“史兄高明啊……只是不知此人身在何處。”聽了史弘的話,趙安算是完全放心了。

“不急、不急,待船隊補給完畢,我們就啟航先去大越的升龍府,然後再繼續南下。”史弘此時有點運籌帷幄的感覺了。如果能讓船隊順利抵達卡蘭巴港,再安全返回,哪怕在大海上損失一半的船隻。他也是大功一件。

不過泉州港此時已經是蕭條一片,碼頭上連個搬運工都找不到。如此龐大的船隊要想進行補給,缺少人手是肯定不成的。無奈之下史弘只好派人去找泉州官方出面,去協調足夠的人手前來效力,再加上船隊自己的水手,差不多就夠了,但是航程會拖延幾日。

就在史弘的船隊抵達泉州港之前兩日,一艘百十噸的綠眉船也悄悄的駛進了升龍府港口,船上懸掛著一面銅錢旗。還有一面船主的旗幟,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何字。假如海峽公司裡的海商見到這艘船,立馬就能認出來,這是福州海商何家的商船。船主姓何,父子六人,進入海峽公司時間不長,專門販運白糖到東南亞各國,其中也包括大越。

此時從船上下來的白髮老頭就是何家的家主何錦榮,他的祖籍並不是福州,而是朝廷南渡時從北方遷過來的漢人。從他父親那輩兒起。何家就一直在福州碼頭上靠幫人卸貨為生,手底下也有十幾個同樣從北方遷來的漢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好在大家都是外鄉人,也比較團結,勉強算是能混個溫飽。

後來據說是何錦榮帶頭找到了海峽公司在廣州的銀行,以手下七八家人當了抵押,從銀行裡借出一筆錢款,買了一艘舊船跟著海峽公司跑起了遠洋貿易。結果不出兩年,何家就又買了一艘新式大船,專門從事白糖生意,買賣越做越大。成了福州城裡數的上的大海商。家裡也起了大院子,五個兒子裡面最小的兩個還上了航海學校的培訓班。再過兩年,何家就有自己的年輕船長了。

其實何錦榮這種行為風險還是很大的。駕著舊船跑遠洋,一旦遇上了大風大浪,就有可能消失在茫茫的印度洋上。不過對於那些沒有資金來源、沒有成熟銷售渠道的人來講,這也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自打有了海峽公司的銀行之後,像何錦榮這樣一趟遠洋回來就暴富的沿海城市居民不在少數。

當然了,一去不復返的也不在少數,還有一些人由於眼光太差或者商業經驗太少,就算人和船勉強回來了,貨物也被海水泡了或者銷路不對,照樣是賠錢。不過沒關係,賠錢了、還不上貸款了,海峽銀行也不會逼得人傾家蕩產。只要人在,就還有翻本的機會,大不了和海峽銀行簽下五年、十年的賣身契,遠赴海外去給海峽公司當勞工。不僅安全有保障、乾的活兒也不太累,工資還挺高。就算回來之後已經年老體衰無力再折騰,也能給兒女掙下一筆可觀的收入,想經商就有了本錢,想踏踏實實過日子,也能買房買地。

可是自打去年朝廷的船隊來了之後,很多剛剛起步的小海商就又要倒黴了。原本還能有點規矩的海貿市場立刻風雲突變,貨物的價格是飄忽不定,本來就沒啥經驗、缺少對市場變化抵禦能力的小海商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只一年時間,破產虧本的就多了很多,到處都是賣船賣房子賣地的,其中很多人不得不去簽了賣身契,然後揮淚辭別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