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五章 銀行業務(1 / 2)

小說: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

“其實先生的書在廣州、泉州賣得都挺好的,已經加印過兩次了,只是……”文南不太同意羅有德的說法,畢竟這本書也有他的一半兒功勞,被別人說沒人看他自己就不樂意。

“算啦,我也沒指望他們願意看,想讓一些人改變這裡是最難的,官越大越難改<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洪濤撇著嘴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其實他自己都沒對這本書抱多大希望,這只是他的一個小嚐試,既然還能加印兩次,這就說明有效果了,能讓一百個人同意自己的主張,那就沒白寫。

“其實朝廷不光在打先生戰艦的主意,他們還想鑄造火炮。從去年年底開始,朝廷就調集了不少鑄造工匠開始試製,具體進度我也不清楚,為了此事,鄭相還曾經找過我詢問火炮的細節,我以不懂為由搪塞過去了,我確實不懂!”文南點頭同意了洪濤的觀點,當初他到金河灣的時候,也是從心裡看不起洪濤這一套東西的,只認為是憑藉一兩件物品犀利暫時獲得了一些優勢,不能長久。可是經過幾年的觀察、研究,他現在已經大部分認同了洪濤的理念。金河灣的發展過程他全看在眼裡,與大宋相比,那才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甚至更符合聖人教化裡的某些觀點。

“無妨,我不擔心朝廷學會我的技術,其實我一直都在做的就是讓大家慢慢學會,不是學表面、也不是學某一點,最好學一套走。可惜啊,事情不總都按照我的想法發展,但我並不灰心,我覺得這樣做還是有效果的。我最擔心的是朝廷把火炮研製出來之後,一旦被蒙古國拿走。那就有點麻煩了。所以到目前為止,戰艦和火炮的技術我還得捂著,等徹底解決完蒙古帝國這個大威脅之後。再琢磨技術擴散的事情。”大概知道了蒙古帝國的火炮研發進度,洪濤對大宋朝廷的進度基本也就不擔心了。就鑄造和冶煉技術來講。原來的蒙古人肯定被大宋甩好幾條街,但架不住人家真使勁兒學啊。再加上中亞、西亞地區的波斯人、大食人的技術都被蒙古人所掌握,各方面一綜合,恐怕現在雙方都差不多了。蒙古人搞不出來,大宋朝廷也很難有什麼重大突破。

文南沒讓洪濤等兩天,他當天就和洪濤在小樓裡聊了很久,認真的聽完了洪濤對於君主立憲制的構想和對未來國家的展望,第二天中午就帶著妻子和孩子登上了金河號。用他自己的話講。洪濤這套東西正是大宋所有士人追尋的理想,尤其是君主立憲制,這簡直就是在完成士人階層幾輩子的理想。既然在大宋這套理念還不能實現,那他就充當一次探路者吧,跟著洪濤去探索一二。如果僥倖獲得了些許成功,他必自己著書立說,反過頭來把自己的成果告訴大宋的讀書人,讓他們自己選擇該如何取捨。

洪濤倒是不介意文南這種拿金河帝國當試金石的態度,其實自己也是這麼想的,成功與否誰也不知道。正好一起去探索探索。失敗了也和大宋沒什麼關係,成功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更直觀的告訴宋人。這麼走能走通,願意更進一步的就趕緊照貓畫虎吧。

六月底,金河號帶著兩艘武裝貨船回到了西瑁洲,剩餘的六艘戰艦依舊停留在明州港外。雖然吳潛對洪濤稱帝的事情不太高興,但他還是比較理智的,聽文南給他講了講蒙古水師的情況之後,還是選擇和金河灣保持原本的合作狀態,向甬江口的金河帝國艦隊提供足夠的補給,至於說朝廷知道洪濤稱帝之後會有什麼反應。那就是後話了。不管是金河灣也好、金河帝國也罷,人家對大宋只有幫助沒有禍害。總不至於蒙古這個大敵還沒完全消除,就和洪濤翻臉再加一個強敵。這個道理吳潛還能想的明白。

本來海峽公司的董事一般都是在十月份召開,這個月份正是準備下南洋的季節,大家湊一起商量商量今年各種貨物的價格,然後統一一下思想,分配好各家購買貨物的種類,防止出現一窩蜂都販賣或者購買一兩種貨物的現象發生。那樣得不償失,會把買入價抬高、賣出價降低,白白讓外人佔了便宜。

海峽公司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運輸組織,它不光管護航、港口補給和航行安全,內部還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自由定價和統購統銷相結合。一面會利用公司海商的龐大采購數量和貨源和提供商討價還價,一面還會利用這些貨物的壟斷程度和採購商抬高賣出價。總體上講,它更像一個不可或缺的中間環節,除了運輸倒手獲利之外,還能部分影響市場價格走向<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什麼樣的公司最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