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旦這樣做了,金河帝國政府的權威就將下降到歷史最低點了。軍隊是國家的,可老百姓和軍隊一點差別都沒有了。他們手中也有武器,也一點不比軍隊的差,因為他們就是軍隊。這要是有個什麼內亂啥的,得,誰鎮壓誰就得另說了。就算沒有內戰,平時這些當官的走在大街上也得提心吊膽,天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得罪誰了,直接上來給你一槍,一命換一命,誰受得了?
“如果你能讓百姓吃飽、穿暖、有冤伸冤、有難解難,大家吃飽了撐的去造反?假如你做不到這些,就算沒有槍支、沒有刀劍,老百姓就推翻不了你了?你不能因為當官了,就站在當官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問你,如果此時我們還在海邊的連排船上,咱們還是進城都需要靠邊走的疍民,你會希望自己手裡有把槍嗎?”
洪濤這套東西又不是原創,他基本也沒啥原創,除了剽竊後世就是借鑑後世。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他是從後世的瑞士抄來的,之所以選擇瑞士的兵役制度做模板,主要是因為金河帝國和瑞士有些地方比較接近。都是人口少,國家富,唯一的區別就是金河帝國有海軍,而瑞士沒有。
至於說為什麼沒采用歐美國家普遍採用的募兵制,因為洪濤覺得那樣一來,將來當兵的肯定都是國家的中下層人民,統治階級的子女、富人的子女全都不願意為國家效力,也不需要這份工資,這對國家的發展不利。
假如自己整天在臺上號召國民愛國、要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說得天花亂墜、慷慨激昂。但是自己的兒女一個人都不願意上戰場保家衛國,這種話說起來有什麼滋味呢?做為一個忽悠天賦專精的人來說,洪濤還是很敬業的。編瞎話也得儘量編圓,純粹的嘴炮他非常看不起,更不想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有了全民義務兵制度。皇子皇孫、官員大亨們的子女就都得去當兵,還得帶頭去。不去就是嚴重違法,別說什麼批評、教育、下不為例的話,在洪濤和帝國法律裡沒有這些詞,犯法就是免官罷職去礦山挖礦的結局。
而且帝國的兵種裡沒有閒雜軍種,更沒有文藝兵,想靠吹拉彈唱混弄服兵役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靠這個去當將軍。所有部隊都有可能隨時拉上前線,因為帝國隨時隨地都需要擴張海外領土、鎮壓海外領地。
兩年一次的服役制度又加大了走後門照顧自己子女的難度。一次你能糊弄過去,總不能年年服兵役的時候都託關係走後門糊弄過去吧?這件事兒就算放到洪濤身上,他也想不出如何去掩人耳目,誰敢這麼做就等於自己毀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家族的聲望。時間長了,這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當皇帝、官員的子女都在當兵、隨時都有可能衝上前線時,大家對戰爭的態度自然就會更謹慎、更理智。當皇子、官二代、富二代為了國家利益犧牲在戰場上時,不僅國民會更熱愛這個國家,皇帝和官員們也會不由自主的感受到這種情緒。因為他們自己確實為國家付出了,代價還很大。他們就會更珍惜眼前的生活,更熱愛自己的國家。有私心雜念的時候多少會想一想自己犧牲在前線的兒女,自己這樣做,是否對得起他們?
至於說槍支武器的問題。洪濤無法確定自己是對的,到底是該禁槍還是持槍,在後世也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支援禁槍的人說槍支會帶來暴力犯罪,這一點確實存在。可是在禁槍的國家裡,暴力犯罪也不少,甚至比不禁槍的國家還多。
洪濤個人是支援不禁槍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國家政府對國民的基本信任問題。敢於讓國民保有反抗政府的權利和能力,才說明這個政府基本合格。如果國民家裡都有槍,還會有那麼多官員胡作非為而無所顧忌嗎?還會有政府胡亂拍腦袋弄那些禍國殃民的政策嗎?一旦牽扯到自己的生死。政客們連街邊的小混混都不如,最怕死的就是這些人。
有人說一旦大家都有了槍。就會讓城市變成戰場,洪濤不這麼認為。大家都有了槍。也不會想打誰打誰,相反還會更加控制自己的情緒。誰也不是傻子,以前發生了矛盾,頂多是互相打幾拳,現在搞不好就得吃槍子兒,是發脾氣重要還是小命重要,除了少部分腦子有問題的人,大多數人都會想明白的。
這時候槍反倒成了讓大家冷靜思考的威懾力量,就像核武器似的。假如沒有核武器,國家之間說不定啥時候就得因為一些小摩擦打起來。可是有了這個玩意,就誰也不敢隨便動手了,因為一動手就沒有最終的勝利者。
既然自己相信是對的,那就試試唄,在這點上洪濤很看得開。很多事情即使是穿越者也無法找到正確答案,或者說有些東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