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章 藥不能停!(1 / 2)

小說: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

“不過我有點擔心,這麼多火槍被蒙古人拿到,會不會很快就被仿製出來,哪怕沒有我們製造的好,如果數量足夠多,也會大大消弱我們的優勢。”文南確實考慮得很全面,不光看到了戰場上、國家間的問題,還想到了技術層面。雖然他不是個技術人員,連懂都談不上。

“大可不必,火槍不像火炮,只要找到合適的金屬配方和火藥配方,就能做出來。它對工業基礎的要求更高、更精細,就算是大宋朝廷想仿製火槍也很難,勉強搞出來了,過低成品率也會讓他們承受不了高昂的製造價格。至於說被繳獲的那些槍支會不會被蒙古軍隊利用起來,我覺得他們可以這樣想,也可以試試,但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還是那句話,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他們連合格的鉛彈與發\射\藥都造不好、更沒有用於更換的簧片,那些火槍很快就會變成廢物的,還不如拎著一支短矛管用。”

對於文南的擔憂,洪濤覺得是多餘的。文南不瞭解火槍的優劣,但是自己很明白。成建制的火槍兵,非常依賴後勤補給和陣型,這也是為什麼火槍兵不能過於突前和追擊敵人的原因。沒有足夠強大的製造能力和嚴格的訓練,拿著火槍戰鬥力反而會下降。

至於說蒙古帝國能不能仿製出這種燧發前裝滑膛槍,答案是肯定的。這玩意並不是太高階的技術,只是古人沒有這種成熟的思路,現在親眼見到了火槍兵的犀利,又獲得了火槍的樣品,只要想仿造,一點都不難。但是造出來並不意味著可以形成戰鬥力,靠手工打造槍管,速度太慢了、成品率太低了,於是成本就被人為抬高了,高到一個難以承受的程度。

這樣弄出來的火槍兵,不僅提高不了蒙古軍隊的戰鬥力,還會拖後腿,極大浪費他們有限的資源。在失去了掠奪這個主要財政來源之後,蒙古帝國沒有資本再和南宋來一次裝備競賽,不管火槍如何好用,他們也得放棄。

就像民國時期的軍閥們一樣,很多槍炮國內也能仿製,但是槍管、炮管必須進口,再加上工藝不夠精細,還得大批次從國外進口成品,能自己修理修理,就算很會過日子、很有戰略眼光的軍閥了。據其原因,只有一個,基礎工業、化工不給力。在這種情況下,給你先進的武器,不是幫你,而是害你。

當然了,繳獲了這麼多火槍,也不是一點用沒有。這些火槍可以讓蒙古軍隊更熟悉它的具體效能,從而為以後的戰鬥提供足夠的參照。很快蒙古軍隊就會找出對付火槍兵的辦法,火槍兵也就不再是一種可以出奇制勝的武器了,戰爭也就會更難打。

其實更該擔心的是那十幾門改裝成陸戰炮的甲板炮,只要蒙古軍隊塞上火藥就能打響。由於發\射\藥的質量問題,頂多是裝填慢一些、射程和威力小一些,不適用於騎兵快速作戰,但是用於守城還是管用的。至少以後南宋軍隊就不能依靠這些小炮去遠端壓制敵人了,雙方都有,互相噴唄。

同樣,也不用擔心蒙古人會大量仿製這種甲板炮,因為它是用熟鐵外殼包裹著鋼芯鑄造的,不管是鋼芯還是熟鐵外殼的冶煉、熱處理技術,都不是蒙古帝國的能玩的轉的,想仿造沒有可能,連大概像的可能都沒有。如果蒙古帝國高層腦袋抽抽了,想大量複製這種小炮,洪濤就太高興了。這又等於一次裝備競賽,別看熟鐵比銅便宜,照樣能讓蒙古帝國吃不消。

而且陸戰炮不像艦炮,多幾百斤少幾百斤無所謂,只要能裝上船就可以。陸戰炮是要跟著部隊一起移動的,超過五百斤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按照這個年代的路況,就算裝上後世的橡膠輪胎,照樣隨時隨地趴窩。也就是南宋這樣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可以勉強帶著這些大傢伙慢慢走,換成蒙古騎兵,能把他們急死。

“這樣我就放心了,先讓鄭清之著急去吧,我先休息兩個月再說。他們怎能出爾反爾,原本說好的指揮新軍作戰要依靠咱們的參謀,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是在堅持兩個月,說不定已經把汴京攻下來了!”聽了洪濤的解釋,文南徹底放心了。既然不會對帝國造成什麼影響,那就不著急了,拖一拖也是外交手段中很重要的一環,現在該是大宋朝廷著急。

“恐怕還休息不了,大宋朝庭是比較糊塗,但北伐還得進行下去,如果這次再失敗,他們今後幾十年恐怕都鼓不起勇氣再試一次了。我有個建議,你先聽聽,如果覺得合適,就拿到部長會議上和大家商量商量。”洪濤雖然還沒得到詳細戰報,也沒親自和大宋朝廷有過什麼接觸,但是他更理解大宋朝廷裡那些人的思維模式。

這些人與其說是在北伐,不如說是在拿北伐當政治鬥爭的延續。如果這次主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