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二皇子迎娶沐清柔,雖然還有二十多天,但真比起來,比當初楚北迎娶清韻,時間上還要匆忙些。
畢竟當初大皇子定親的是右相府週二姑娘,她已經及笄了,大家都有那個心裡準備。
沐清柔距離及笄還有六七個月,大家都不疾不徐,這會兒成親的日子定下了,宮裡宮外都忙壞了。
尤其是侯府,什麼都沒有準備呢。
二夫人和老夫人,還有侯爺坐在一起商議,決定沐清柔的陪嫁就依照當初侯府給清韻準備的陪嫁的八成來籌備。
天氣熱,加上懷孕,二夫人受了不少累。
怕她累壞了,老夫人把籌備喜宴的事交給周總管辦,結果累的周總管中暑。
就是這樣,沐清柔還諸多挑剔,覺得她的陪嫁沒有清韻的多,甚至連一半都不到。
也不想想,她憑什麼跟清韻比?
清韻的陪嫁多,除了宮裡的聘禮外,還有鎮南侯府抬來的聘禮和江家送給她的添妝,除此之外,還有皇上和太后賞的,寧王府送的,她自己掙得……
可以說,就是公主出嫁,也不及清韻陪嫁的一半。
被鬧得煩了,老夫人乾脆吩咐大廚房,餓沐清柔幾頓。
餓了兩天,沐清柔就乖了。
相比侯府和宮裡忙的腳不沾地,清韻則清閒的很。
皇上敕封楚北為宸王,賞賜了親王府,那些陪嫁也都抬進王府了,楚北找欽天監挑了個良成吉日,然後搬家。
依照皇上和皇后的意思。搬出皇宮,另闢府邸,應該要大擺筵席,好好熱鬧一番。
知道清韻擅長辦宴會,兩人就詢問清韻的意思。
誰想到,清韻說不辦了。
而且理由格外的善解人意,天氣太熱了。已經好多天沒有下雨了。太陽毒辣的都能把人給曬暈了。
若是要辦宴席,文武百官肯定要來送賀禮,自己累不說。還給人添麻煩,何必呢。
尤其她和楚北成親,兩回啊,那些大臣都送了賀禮。當然了,她很清楚。那些賀禮多是看在鎮南侯和皇上的面子上,以及楚北將來極有可能是儲君的面子上送的,可不管看誰的面子,那些賀禮總是她和楚北收的。而且一回比一回貴重,收的她都心底有愧,因為有一大半的禮不用回……
雖說送禮講究個禮尚往來。但是你看皇上過壽,哪個大臣不費盡心思的送賀禮。力求別出心裁,討得皇上的歡心,可要是臣子過壽,皇上賞一碗長壽麵,那就是祖墳冒青煙的事了。
就算楚北不是儲君,他也是皇長子,那些送賀禮的大臣家辦喜事,他們都親自去送賀禮,可能麼?
怕是連喜帖都不敢送上門來。
清韻不辦喜宴的理由,聽得皇后直笑。
皇上坐在那裡,卻是哭笑不得,瞥了清韻道,“朕不知道該說財大氣粗不缺錢,還是說你天真好?”
清韻,“……。”
凌亂了有沒有,她不想辦喬遷新居宴,可以說她偷懶,但是不能說她天真吧,有這樣侮辱人的嗎?
清韻有些憋氣,她扭頭望著楚北,想他好好管管他爹,別以為是皇帝,就可以這樣隨便欺負人,她也是有尊嚴的!
誰想楚北坐在那裡,也是忍俊不禁。
清韻都有些磨牙了,當著皇上和皇后的面,她還不敢瞪楚北,只能憋著。
那邊皇上道,“大皇子妃善解人意是好事,但我皇家素來重規矩,便是尋常百姓家,喬遷之喜也會擺上兩桌,何況是皇家了,從古至今,還沒有哪位皇子另闢府邸不大擺筵席的,這喬遷新居宴不但要辦,還要大辦。”
皇上都這樣說了,清韻還有什麼話好說的,乖乖的籌辦宴會唄。
出了長信宮,清韻就扭頭看向楚北,問道,“為什麼我說不辦宴會,你們一個個表情那麼怪異?”
楚北深邃的雙眸,含著笑意道,“辦宴會,圖熱鬧只是其一,最重要的目的是就是為了收賀禮,你卻因此不想辦宴會,怎麼叫人不怪異?”
自古帝王就不喜歡臣子結黨營私,私下收受賄賂,可辦喜宴,卻是給他們一個正大光明的送禮收禮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有大臣辦壽宴,辦喜宴的原因。
人家只會嫌棄送的賀禮不夠分量,卻鮮少有人嫌賀禮太貴重的,這樣兩袖清風的清廉官員,如同鳳毛麟角,皇家那更是沒有了,結果卻偏偏出了一位,能不驚詫嗎?
還有,他現在是大皇子了,雖然有鎮南侯府和江家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