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一機身長達15米,翼展20米,寬敞的貨艙足以容納各種大型物資。 它的航程更是遠達3000公里,是我們長途運輸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最後,他凝視著轟一轟炸機,語氣中充滿敬畏:“轟一轟炸機,則是我們戰略打擊的核心力量。 它配備了頂級的1931-H700型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高達1600馬力,賦予轟一550公里/小時的巡航速度和遠端打擊能力。 機身長12米,翼展18米,穩定而沉著的飛行姿態確保了投彈的精確度。 其2噸的炸彈載荷,結合先進的航電系統,使得每一次出擊都能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 隨著張明輝深入且專業的講解落下帷幕,現場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漢斯國的工業實力顯然不容小覷,這四款各具特色的飛機,其引數之優異,遠遠超出了在場所有人的預期。 李浩軒心中暗自盤算,一旦振華軍能夠大規模裝備這四種型號的飛機。 那麼他們便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投身於下一代噴氣式飛機的研發之中,這無疑將為華夏的空中力量帶來質的飛躍。 隨著張明輝講解的結束,現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目睹這四款新型飛機在空中翱翔的壯觀景象。 儘管蕩寇鎮的空間有限,但這並不能阻擋眾人對飛行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憧憬。 李浩軒深知這一刻的重要性,他轉身向身旁的飛行員們點了點頭,示意他們開始準備試駕。 這些飛行員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和訓練的精英,他們早已躍躍欲試,渴望親自駕駛這些新型飛機,感受它們帶來的震撼。 首先進行試駕的是教一教練機。 一名年輕的飛行員輕盈地躍上座艙,熟練地啟動了發動機。 隨著螺旋槳的急速旋轉,教練機緩緩滑向跑道,然後加速衝刺,最終如一隻展翅的鳳凰,輕盈地騰空而起。 它在空中優雅地盤旋,展示著卓越的操控性和穩定性,彷彿在向世人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緊接著是殲二戰鬥機的試駕。 這款戰鬥機由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駕駛,他駕駛著戰機在跑道上呼嘯而過,以驚人的速度爬升到高空。 戰機在空中做出了一系列高難度的機動動作,如翻滾、俯衝、拉昇等,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配備。 每一次的呼嘯而過,都讓地面上的人們感到心潮澎湃。 隨後是運一運輸機的試駕。 這款龐大的飛機在跑道上緩緩加速,然後平穩地起飛。 它在空中穩定地飛行,寬大的貨艙彷彿能夠吞噬一切。 人們想象著它滿載著物資,穿越重重險阻,為前線送去及時的支援,心中的豪情不禁油然而生。 最後是轟一轟炸機的試駕。 這款轟炸機在起飛時展現出了驚人的力量感,它沉穩地飛向高空,然後在空中進行了一系列精確的投彈模擬。 每一次的投彈都準確無誤地命中目標區域,充分展示了其強大的戰略威懾力和精確的打擊能力。 四款飛機在空中翱翔的景象令人震撼,它們的優異表現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儘管試駕的時間並不長,但這四款飛機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 隨著飛機依次平穩著陸,試駕活動也圓滿結束。 飛行員們興奮地躍出座艙,與等待已久的同僚們緊握雙手,分享著試駕的喜悅和激動。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和滿足,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華夏航空事業的輝煌。 李浩軒站在檢閱臺上,目睹了這一切。 他深深地感到,這四款新型飛機將為華夏的空中力量帶來前所未有的提升。 他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華夏將憑藉這些飛機在世界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然而激動過後終究要面臨嚴峻的現實問題,那就是這四款飛機雖然已經成功研發出來了,但如何量產還是個難題。 李浩軒深知,樣機的製作依賴的是約翰國的精湛工藝和優質零件。 而想要大規模生產,則必須解決技術轉移、生產線建設、原材料供應等一系列棘手問題。 這其中的技術問題和原材料供應還好解決,難就難在生產線的建設以及足夠優秀且熟練的工人上面。 前兩樣東西,甚至生產線的轉移問題都可以透過時空貿易員的能力輕而易舉地轉移到國內的軍工生產基地裡來。 但生產線轉移後如何安裝和除錯,以及能夠實現這幾款飛機大批次生產的工人,對於這個時代的華夏而言依舊是難以逾越的天塹。 李浩軒的眉頭緊鎖,他清楚地認識到,即便有了頂尖的技術和優質的原材料。 如果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和高效的生產線,那麼量產這些新型飛機仍然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可無論這個過程的實現多麼困難,卻依舊是華夏強盛所必經的道路。 不管怎麼著,技術和生產線在手,再加上從國外招募的大批次人才,以及國內自主培養的熟練工人,量產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 再怎麼也總比那個從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