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的工人數量,遠遠超過了目前能夠提供的數量。”工廠負責人進一步解釋道。
“而且,我們需要的是有一定技術基礎和教育背景的工人,不是簡單的勞動力。”
華新德聞言陷入了長久的沉默,內心的震動難以用言語表達。
在這個時代,華夏的技術人才短缺竟已到了如此地步,以至於即便擁有這些先進的生產線都無法充分發揮效能。
身為南開大學的教授,華新德感覺身上的擔子突然更重了一些。
他深刻地意識到,高尖端人才的缺少不僅僅關乎振華軍的發展,更關乎整個國家的未來。
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人才來支撐這些先進的工業體系,那麼國家的工業化程序將受到嚴重阻礙。
在回程的路上,華新德默默地思考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他突然想到,他們所在的南開大學不正是一所培養理工科人才的高等學府嗎?
如果將學校的理工科專業搬遷到振華軍的根據地來,讓學生們在這裡理論結合實踐進行學習和奉獻,那豈不是一舉兩得?
於是,在考察結束後,華新德迫不及待地與學校校長取得了聯絡。
他詳細彙報了他們在振華軍的所見所聞,並強調了搬遷理工科專業到振華軍根據地的必要性。
“校長,您快來看看吧!這裡有著最先進的工廠和技術,但卻缺少足夠相關領域的人才而無法全力運轉,看得我那叫一個痛心疾首!”
“而咱們的學生,雖然在課堂上學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實際操作的機會。”
“如果能夠將我們的理工科專業搬遷到這裡,那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學生們可以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同時也能為振華軍,甚至整個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校長聽完華新德的彙報後,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華新德的提議不僅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而且對於華夏南開大學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
但搬遷學校這種大事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下定決心的,裡面涉及到許多複雜的問題。
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校長決定親自前往振華軍根據地考察,並與振華軍的高層進行會晤,商討合作的具體事宜。
另一邊,雲錦書等人卻並沒有閒下來。
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中,他們又被安排參觀了幾座工業園,其中甚至包括了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以及重炮的生產線。
振華軍已經形成規模的武器產能水平再次讓他們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他們看到了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先進的機器,一件件精密的部件在他們手中逐漸成型,最終組裝成威力強大的武器。
這種場景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工業化的力量。
也更加深刻體會到振華軍軍隊實力的強大。
特別是最後一天,當他們有幸見識到頭頂飛過那上千架進行特殊任務的旋翼機後,更是被震驚的無以復加。
“張同志,這些都是振華軍的飛機???”華新德難以置信地向陪同他們的張豪詢問道。
“當然,這就是我們振華軍空軍的一部分!”張豪十分自豪地回應道,“這些飛機都太落後了,據說馬上就要轉民用了。”
“淘汰??”雲錦書等人聞言再次驚呼。他們抬頭望著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飛行編隊,心中充滿了震撼。
“那我們現役的最先進飛機是什麼樣的呢?”雲錦書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還有,這些飛機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嗎?為什麼在這兩個星期的參觀中,我們沒有看到飛機制造廠呢?”另一個學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在大部分學生代表的口中,他們早就以振華軍的身份自稱。
“那就是軍事機密,我也不清楚。至於說飛機場……”張豪說到這裡語氣一頓,“你們該不會以為我們最先進的工廠會給你們開放參觀吧?”
“其實,你們參過的那些工廠,都是我們不怎麼重要的工廠中的冰山一角罷了。”
聽此,在場的眾人心中再次被深深震驚。
他們原本以為這兩週來所見識到的那些先進工廠已經是振華軍的重要實力展現,卻沒想到這只是龐大工業體系的九牛一毛。
那這豈不是意味著,只要他們加入振華軍,就有幸能參與到更先進工廠的工作中去了。
“張同志,我們未來有意進入振華軍最先進的工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