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夜,華夏東北地區的平靜被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打破。
盤踞在此的小鬼子按照他們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
他們狡猾地將這次破壞嫁禍給了章大帥麾下的章家軍。
小鬼子以此為藉口,毫不遲疑地對章家軍北大營發起了猛烈的炮火攻擊。
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到第三日清晨,小鬼子徹底佔據了沈城。
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華夏,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和憤怒。
人們紛紛譴責小鬼子的侵略行徑,要求政府採取果斷行動,扞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
在各方的反應中,最為激烈的要數原本南下圍剿振華軍的章大帥。他收到訊息後,臉色鐵青,憤怒地一拳砸在桌子上。
“這些小鬼子,竟然敢如此囂張!”章大帥怒吼道,他的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
一位參謀匆匆走到章大帥身邊,面帶憂色地勸說道:“大帥,現在形勢極為嚴峻,小鬼子的侵略行為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我們必須迅速而果斷地採取行動,以應對當前的危機。”
章大帥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激盪的心情。
他清楚地意識到,在這個關鍵時刻,憤怒和衝動解決不了問題。
他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智,以便制定出最有效的應對策略。
他目光堅定,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令道:“傳我命令,全軍立即揮師北返,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東北!”
在發出這道命令的同時,章大帥又緊急透過電臺向麾下的所有部隊發出一道道指令:“所有留守部隊,務必保持克制,切勿主動發起進攻。”
“我們要等待國際社會的調停,相信國際社會會給我們一個公正的裁決。”
然而,隨著章大帥的命令迅速傳達下去,留守的章家軍內部卻出現了混亂。
有些部隊忠實地執行了命令,選擇後退以避免與小鬼子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
但也有些將士,他們懷著滿腔的熱血和義憤,選擇違抗命令,堅決抵抗小鬼子的侵略。
可是,這些選擇抵抗的將士們卻發現自己形單影隻,缺乏足夠的支援和策應。
他們雖然英勇善戰,但在小鬼子的猛烈攻勢下,卻顯得力不從心。
儘管如此,他們依然奮不顧身地與小鬼子展開了殊死搏鬥,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扞衛著華夏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刻,第二個做出公開宣告的,是備受矚目的振華軍。
他們的宣告言辭義正,充滿了愛國之情與民族大義。
在宣告中,振華軍以鏗鏘有力的措辭呼籲國內的各方軍閥:“國家危亡之際,我們應當停止內戰,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外侮。”
“此刻,我們應當攜手並肩,為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安全而戰!”
同時,振華軍還慷慨表示,他們願意派遣麾下共計三十萬精銳主力大軍揮師北上,直面侵略者,誓將小鬼子趕出華夏的土地。
這一宣告無疑為國內的抗戰聲勢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然而,面對振華軍的慷慨援助,章大帥卻表現出了出人意料的堅決態度。
他透過公開渠道回應道:“感謝振華軍的關心和支援,但東北的事變,我們章家軍有信心、有能力獨自解決,我們不需要額外的支援。”
這番話雖然表明了章大帥的決心和信心,但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和質疑。
畢竟,小鬼子的侵略勢力不容小覷,而抗戰的力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振華軍自然不可能因為章大帥的拒絕就無所作為。
作為振華軍的總指揮,李浩軒在得知情況後迅速作出指示。
他深知,此刻的民族大義遠比個人或軍隊的榮譽更為重要。
於是,他果斷下令調遣數支主力作戰師,以華盟安保部隊的名義,乘坐卡車穿越廣袤的草原,火速前往東北地區。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北上抗日,與同胞們並肩作戰,將侵略者趕出華夏的土地!
第三個站出來的則是南方的光復軍,他們的宣告中充滿了義憤填膺的情緒,態度比任何人都要堅決。
光復軍在宣告中慷慨激昂地表示:“我們光復軍身為華夏的一份子,從未忘記家國大義。”
“如今小鬼子欺壓我同胞,踐踏我河山,我們怎能坐視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