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態度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國際社會對半島戰局的緊張和期待。
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各國的探子卻依舊沒有收到這四十萬大軍成軍的訊息。
外界對中南半島五國增兵宣言的真實性產生了廣泛的懷疑,認為這可能僅僅是口頭上的壯志豪言,未必會轉化為切實的軍事行動。
不少觀察家和國際媒體對他們冷嘲熱諷,對他們的誠意與實力表示質疑。
“中南半島五國所宣稱的四十萬大軍,大概只是為了鼓舞士氣而虛構的數字吧。”
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軍事評論員在電臺節目中公開發表了這樣的觀點。
這些質疑與嘲諷迅速在國際間傳播,對中南半島五國光復軍的國際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然而,面對這些質疑,他們選擇了保持沉默,沒有進行公開回應。
高盧雞國的高層也在密切關注著這一事件的進展。
他們聽聞外界的質疑與嘲諷後,心中暗自歡喜。
如果中南半島五國光復軍真的無法履行承諾,那麼他們在半島地區的影響力將會大幅下降,這對高盧雞國而言無疑是個好訊息。
然而,就在外界的質疑聲浪越來越高漲之時,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傳來:
中南半島五國的聯合部隊已經抵達高句麗半島,並已投入到與小鬼子的前線戰鬥中!
這個訊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那些曾經質疑和嘲諷中南半島五國的人們都驚愕不已,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高盧雞國的高層們更是感到難以置信,他們原本以為中南半島五國會因為種種阻礙而無法實現承諾。
但現在看來,他們顯然低估了對方的決心和實力。
可緊接著另一個疑問就擺在了那些關注這次事件的各方勢力眼中。
那就是,他們明明沒有探查到五國四十萬振華軍集結的訊息,他們又是如何悄無聲息抵達高句麗半島的。
要知道,那可是足足四十萬人,如此大數目軍隊的調動是不可能不走漏半點風聲的。
“我們必須查明這支軍隊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高句麗半島的。”高盧雞國的一位高層領導在緊急會議上嚴肅地說道。
“是的,四十萬大軍不可能憑空出現,他們一定有他們的行進路線和方式。”另一位軍官補充道。
“我們需要派遣偵察兵深入中南半島和華夏的接壤地區,查詢可能的線索。”一位情報官員提議道。
“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對半島地區的情報收集,尤其是關於這支聯合部隊的具體行動和部署情況。”資深分析師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會議室內的高層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些提議。
他們知道,只有瞭解這支聯合部隊的真實情況,才能更好地應對當前的局勢。
隨著會議的結束,高盧雞國開始緊張而有序地行動起來。
偵察兵被派遣出去,深入中南半島和華夏的接壤地區進行偵察。
同時,情報官員們也開始加強對半島地區的情報收集工作。
幾天後,偵察兵們陸續傳回了訊息。
他們發現,在中南半島和華夏接壤的地區,有一大批遊民在四處遊蕩。
這些遊民衣衫襤褸,看起來像是逃難的難民。
但是,他們的數量實在太多了,而且行動有序,似乎並不像是普通的難民。
情報人員們立刻對這些遊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最終發現,這些遊民實際上都是中南半島五國的聯合部隊士兵。
更讓情報人員們震驚的則是,這些人並不是為了掩人耳目而特意偽裝成的難民,而是他們在中南半島時就是這樣生活的。
這支部隊並未攜帶任何的武器裝備,僅憑藉雙手雙腳和沿路乞討,就一路暢通無阻地從華夏境內透過,北上抵達了高句麗半島。
這個訊息傳回高盧雞國後,立馬引起了高層的極大震驚。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一名高階軍事指揮官在聽到這個情報後立馬瘋狂的搖頭。
“足足四十萬人,即便是他們偽裝成難民,也不可能憑藉兩隻腳,用一個月的時間從中南半島走到高句麗半島……”
“這裡面絕對有天大的陰謀!!!”這位軍事指揮官信誓旦旦地斷言道。
“沒錯,憑藉他們個人的確很難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