焐先思洹��
他一開口,楊帆三人全都愣住,誰也沒想到趙凱開口竟然整出一首南唐後主李煜的浪淘沙來,而且他念詞的時候,陰陽頓挫,不徐不疾,當真是朗朗動聽,要是古文上沒有高深造詣的人,絕對不會念得這麼動聽。
楊帆知道這首浪淘沙乃是南唐後主李煜後期的詞做,是描寫夢醒之後的所聞。簾垂夜深,潺潺的雨聲透過簾櫳,不斷地傳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這潺潺雨聲的伴和之下,即將成為過去。詞寫晚春深夜,雨聲潺潺,表現出無限惜春、傷春之情,環境是清苦的,情調是悽楚的。特別是這“春意闌珊”,既是眼前節令的實況,又是國家衰亡、個人的生命亦即將完結的象徵。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人心頭的陣陣悲涼呢?更何況又是在“五更寒”的這樣一個時刻!
這首詞是國破家亡的寫照,滿篇充滿了哀傷自憐,可趙凱這個時候正應該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如何會念出這麼哀痛的詞句來?何況聲音之中情真意切,絕對是飽經滄桑的人才會有的語氣和聲調。
更讓他們奇怪的是,趙凱的臉上流露出來的濃濃哀傷和迷茫,那絕對不是裝出來的,也不該在一個孩子的臉上看到。楊帆越來越感到不對,他突然想起來在招待所籃球架子下面也同樣有幾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他心中一動,盯著趙凱的眼睛問:“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誰?”
趙凱嘆息一聲從炕上跳下來,右手舉起正在看的書問:“你告訴我,書上寫的都是真的嗎?”
楊帆看了一眼他手上的書,那是一本簡裝本的上下五千年。
第十九章 劉伯溫
這本書對於他們三個來說絕對不會陌生,每個人小時候都看過這樣的上下五千年,這幾乎是基礎教育的必看之書了。可眼前的趙凱卻像是第一次見到,而且在問這本書上寫的到底是不是真的發生過。
張西瓜驚訝的道:“上面寫的當然是真的,難道還是假的不成?”
趙凱沉默一下:“想不到我朝太祖用了幾十年才將蒙古韃子趕出中原,最後江山社稷竟又毀在韃子手中,卦象早出,這,這天意竟是無法改變。”他語氣之中說不出的蕭索哀傷,神情又是悲憤又是無奈,小小的身體竟然散發出只有老人才會有的沉沉暮氣。
丁羽忍不住道:“什麼韃子不韃子的?現在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到了現在楊帆感覺眼前這個孩子已經不是趙凱了,他的身體裡不知道包藏著的是誰的靈魂?看著他悲痛欲絕的神情,楊帆開口問:“告訴我,你到底是誰?”
趙凱長嘆一聲:“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老夫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寫燒餅歌的劉伯溫?”張西瓜驚訝的問。
“那是老夫晚年占卜所做,卻沒想到一切竟都真的發生………。”
聽著他報出自己的名字,楊帆心中無比震撼,劉伯溫可是一個傳奇人物,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出山輔助明太祖,希望透過助朱氏打江山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與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相似,劉伯溫初次與朱氏相見,就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明太祖一見劉伯溫之後,更是大喜不已,從此將劉伯溫視為自己的心腹和軍師。
劉伯溫出山之後,忠心耿耿地為朱氏政權效力,積極為明太祖朱元璋出謀劃策。他為朱氏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而明太祖得到劉伯溫的輔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劉伯溫為他定下的戰略、戰術行事,先用誘敵之計大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於公元1363年在鄱陽湖與陳氏決戰,將其勢力徹底消滅。第二年,又依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然後,明太祖派部隊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時準備在南方稱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為朱氏最後平定天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基,作為開國元勳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為了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和巨大功勳,明太祖還下詔免加劉伯溫家鄉青田縣的租稅。這是處州地區惟一不加稅的一個縣。不久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
民間傳說更是把劉伯溫說的跟神仙一樣,說他前知道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是個諸葛亮一樣的人物。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