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嘛……”
曹朋顯得有些猶豫。
法正的計策,歸納總結只有三個字:子午谷!
曹朋可是清楚的記得,歷史上諸葛亮兵出岐山,魏延曾獻計,兵出子午谷,直取長安。這是一條險策,生性沉穩的諸葛亮,最終沒有選擇。
但後世對此,評論頗多。
如果當時諸葛亮採納魏延計策,只需透過子午谷,便可以直接攻打長安。說不定,三國結局,就會變成另一個模樣。當然了,這只是後世人紙上談兵。畢竟當時的狀況,誰也不清楚。魏延獻計,有他的考慮,諸葛亮拒絕,也有他的主張。真相早已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只能為後人所猜想。
而今法正獻策,居然是兵進子午谷。
與魏延的計策,恰好反其道而行之,一個是出,一個是進,但性質相同。
說穿了,就是出奇兵,斷後路。
曹朋查過漢中地圖,這些年來,河西商業協會透過在西川的貿易,也打探出一個詳細的漢中沙盤出來。漢中地域不小,卻並不是想象中的繁華。
根據永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40年的一次人口普查記載。
漢中治下,領九縣,有人口57344戶,共267402人。這個數字中,不算當地土著,還有被漢中豪強所隱藏的那些家僕奴婢數量。而今已過去近七十年,七十年裡,漢中雖無大戰出現,可是戰火卻一直未平息。
至張魯領漢中以來,與西川衝突不斷,所以人口估算,二十萬左右。
也就是說,偌大的領土,城鎮不多,許多地方處於荒涼。
法正如果兵進子午谷成功,便可以沿沔水,直抵南鄭。這聽上去似乎很簡單,可做起來,卻並不容易。荒山野嶺,蟲蛇密佈,道路難行……有很多地方,甚至沒有道路,所以想要順利抵達南鄭,絕非易事。
這其中所蘊含的兇險,曹朋可以猜測到。
他看著法正,沉聲道:“孝直,何以勝券在握?”
法正壓低聲音道:“公子可還記得,我曾與公子言,昔年隨一好友入川?”
有嗎?
曹朋努力回憶!
想起來了,法正當初曾說過,他在西川有兩個好友,一為張松,二為孟達。
難道,他說的是孟達?
“正是!”
得到法正肯定答覆之後,曹朋反而更擔心了。
那孟達,可是一個反覆無常之人。歷史上他先叛劉璋,後叛蜀漢……最後呢,又想背叛曹魏,結果被司馬懿覺察,最終被司馬懿殺掉。
這麼一個人,又如何能被曹朋信任。
“孟達此人,真可信邪?”
法正一愣,旋即正色道:“子度此人,孤傲自矜,然與正卻推心置腹,可算知己。他在西川無甚根基,憑藉勇武,方得以今日地位。而今名為葭萌關主將,卻受副將所制,駐紮白水關,甚不得意……我此前與之通訊,言語間曾透露出邀他為公子效力之意,他對此也甚為意動。
不過,正最後還是勸他,安心留在西川……”
“為何?”
曹朋愕然問道。
法正苦笑一聲,“他日大王,豈能坐視益州在外?早晚必出兵征伐。
子度和我不一樣。
我孑然一身,不過一落魄之人;可他總是葭萌關守將,拜廣漢都尉之職。他冒然來投,公子未必看重。公子帳下,人才濟濟。勇武若漢升,忠直若令明,更不要說西北之地,更有無數部曲。他過來了,公子能重用嗎?”
這個……是真不會重用!
不過不是因為他的才能,而是因為他的名氣。
“他日若公子取西川,子度可為內應,此大功一件。
到時候,他也可以順利得一席之地,則公子也不會小覷他,此方上上之策。”
曹朋,沉默了!
法正是真心為孟達考慮,是一個貼心的朋友。
如果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法正一直活著,孟達會像歷史上那樣反覆嗎?
然則,法正死於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
於孟達而言,他失去了知己好友,更失去了一個為他指明方向,可以讓他相信,甚至是言聽計從的導師。也許正是因為法正的離去,才有了孟達的反覆?
曹朋不得不這麼想,因為法正這一番話,讓他觸動很深。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孟達曾有知己,奈何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