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十四年十月,隆冬已至。
長安小雪,方晴。
曹朋抵達長安以來,忙碌不停。
韋從楊範之亂,雖然早已經平息,然則餘波尚存。長安在經歷了叛軍圍城之後,也出現了些許混亂。曹朋身為司隸校尉,監察司隸官員,協助京兆尹曹洪,穩定長安局勢,可謂是忙的一塌糊塗,根本不得空閒。
幸好,有龐統石韜兩人相助,緩解了他巨大的壓力。
龐統精通律法,在河西六載,對關中瞭如指掌;石韜歷任兩郡太守,更出任過涼州從事,也非常清楚關中的現狀。可即便如此,曹朋仍感覺頭大。每天瑣事不斷,單只是清查韋、楊兩家的事務,就讓他頭疼不已。
韋氏、楊氏,立足關中百年。
和關中豪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從兩家住所中,找到了他們與各家豪強往來的書信。
依照著曹洪的意思,是一查到底,徹底將關中的不穩定因素連根拔掉。
可是,卻被曹朋阻止。
“子廉叔父,不能再查了!”
長安京兆郡廨裡,曹朋苦笑搖頭。
“為什麼?”
“撥出蘿蔔連著泥,這東西查不清楚……如果真要查下去,非但是關中,恐怕河東,河洛,河內都要被捲進來。韋氏和楊家,畢竟是百年豪強,怎可能和其他世族沒有聯絡?如果說,只一點聯絡就要追查,怕是會讓天下世族為之惶恐。弄不好,非但無法徹查,還會引出大亂。”
“難道,就這麼放過他們?”
“不然怎樣?”
曹朋道:“查下去,越查越麻煩……我相信,只要咱們保持住強盛,那些世家,自然知道該如何做。至於那些漏網之魚,失去韋氏和楊家的支援,難成氣候。那些豪強世族,也清楚該如何選擇,不會鬧出事端。
當下局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儘快解決韋氏楊家帶來的負面影響,穩定關中局勢,大力開發西北,保持西域商路暢通,才是關鍵。日子好了,誰又願意跑出來惹是生非?”
曹洪貪財,性情也有些暴烈。
但不代表他愚蠢,相反很聰明……
貪財的習慣,隨著他和曹朋的合作,而今日進斗金,那些小錢根本算不得什麼。
他很快便明白了曹朋的意思,雖然心有不甘,但最終還是點頭答應……
見曹洪不再瞎搞了,曹朋總算是放下心來。
司隸校尉的事務,一併交給了龐統和石韜兩人負責,而他則把所有的精力,投注於漢中。或者說,是他和張魯之間的交流。張魯雖然歸附,但還沒有決定,要馬上離開漢中。特別是張衛在陽平關,和楊昂依舊阻擋著曹軍的步伐。好在,法正在佔領了南鄭之後,就立刻使典滿設伏。
沔陽太守閻圃得到訊息,回軍救援。
不想於中途,遭遇曹軍伏擊,一萬漢中軍潰敗而逃。
典滿更身先士卒,率部殺入中軍,生擒閻圃。而沔陽守軍得知訊息,旋即開城獻降。
張魯,在南鄭發出命令,讓大家放棄抵抗。
各縣紛紛響應,唯有張衛楊昂頑固抵抗。但大勢已去,隨著曹軍不斷進駐武都郡,近六萬兵馬,虎視眈眈。郝昭、張郃、許儀皆善戰猛將,更兼之夏侯蘭,身經百戰。可以說,西北悍將盡集中於武都郡,而曹朋坐鎮長安,隨時可能出手。張衛楊昂所承受的壓力,著實巨大……更不要說,張魯已經投降了,他二人若繼續頑抗,其下場必然悽慘。
也就是說,陽平關告破,不過早晚!
曹朋從法正的書信裡,得知了自己莫名其妙的成了五斗米教的護法。
張魯非常熱情,和他以書信方式,討論五斗米教的發展趨勢。
在經過反覆思考之後,曹朋決意,和張魯探討一下這宗教上的問題。
結合後世佛教,以及天主教、基督教的教義,在糅合他一知半解的道教內容,與張魯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
“……今浮屠興起,教義蠱惑,行遍大江南北。
而五斗米教,拘泥西川,實非善事。魯公教義,源於黃老之術,為我中原之根本教義。奈何聲名不顯,難以服眾。若不加以整治,早晚必被浮屠取而代之。
浮屠之教義,重來生,而輕今世。
為縹緲之來世,而罔顧現實之根本,是我中原之大患。其宣揚行善,本意雖好,卻終不合我中土之態勢。天竺,蠻夷之國,愚蠢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