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他。”衙役道:“這是闔城聞名的,小的知道。”樂公道:“你問禮房拿來我個侍生門帖去請他來,說我立等要會。”那衙役應諾而出。
少頃,同了禮房書辦進來,稟道:“這鐘老爺做人孤介得很,他終日閉門在家,從不肯到各衙門當道拜往,人去拜他,他往往推病不出。前任慕老爺也曾去拜過請過,他都辭有病不會,也竟不來會拜,只差人拿帖來謝罪,說病軀不能出門,慕老爺雖久慕他,始終竟不曾會著。如今老爺差人去請他,大約也是不來的。”【有此書辦一稟,方見鍾生之高。閉門靜坐,絕口不言當道事也。故樂公到任數日,彼但知其姓而不問其名。若鑽頭見縫,訪聞新府尹姓名,忙忙求見,則是鑽熱灶門之濫鄉紳行事,大非鍾麗生之本色矣。】樂公笑道:“只管叫衙役去請,你看他來不來?”那書辦不敢多言,將帖子付與衙役去了。
鍾生正在童家吃酒,忽見家人忙忙拿了個名帖來遞上道:“新任府尹樂老爺差衙役到家中,立請老爺去會,小的領了他來的。”鍾生接帖一看,見是樂為善,又驚又喜,道:“原來樂老師補了本處京兆,我竟不知。”因對他眾人道:“這樂府尹是弟會場座師,為人極忠直仁慈,他告病回去久了,昨日雖聞得小介們說新府姓樂,況他是侍郎,如何改調府尹,決想不到是他。【有此一句,所以更不知其名也。】弟因從不問當道的事,所以竟不知他的名字,竟不曾去拜見,他今來請,自然要去。”又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一絲不謬,適見三兄發了這一段菩提心,今遇樂老師在此,弟去懇求他,轉說借教場,他萬無不肯之理,豈不強如我求別人。”眾人聽說,也是歡喜,鍾生忙叫人去買了個大紅全柬來。【妙,此物是童家所無者。】寫了,別了眾人,便坐轎到了府尹衙門。先煩巡捕官將門生帖投進,裡面就差人出來請鍾生進到後堂。
樂公見了,一把手拉住,笑道:“賢契閉門養高,連我也不來會一會?” 鍾生挪正了坐兒,請他坐了拜見,樂公那裡肯,鍾生只得作了揖,跪下,道:“門生叩遲,萬望海涵。”樂公扶住,道:“賢契快些請起。”鍾生道:“門生向蒙老師培植之恩,毫無仰報,禮當一叩。再者門生被放歸來,惟閉戶在家,所以老師榮任到此,門生竟不知道,叩遲,又當謝罪。”樂公道:“賢契高尚,我學生盡知了。”苦苦拉住,鍾生只得立起作揖,師生坐了,彼此說了許多想慕的話,樂公道:“向年我學生告病回家之後,後來聞得賢契上諫監軍一本,恨那時我已還鄉,我若在朝,寧舍此一官一身,決不肯使賢契抱屈放歸。”鍾生遜謝道:“蒙老恩師過愛,門生一片愚忱,恨不能挽回聖心為愧耳?”樂公道:“賢契雖失此一官,直聲動朝野,無不慕其忠義,羨其膽勇,為榮多矣。”鍾生又謙遜了幾句,複道:“老恩師今日憲臨此地,不但門生得覲慈顏,欣喜若狂,古所謂,一路福星,這些閭閻小民皆得蒙恩庇了。”樂公慘然道:“我學生不才,本心終老林泉,不意荷蒙聖恩,改授此職,連日來見這些流來難民,竟無一策可救,赧愧之甚,真令我寢食不安,今日屈賢契到敞署來,一者久別,要想一會,以伸積愫。二來仰仗賢契高明,為我籌一良策耳。”鍾生正要求他要轉借地方,聽了這話,滿心暗喜,答道:“老恩師這一種愛民盛心,百姓聞知,定當感泣,老恩師不須過慮,門生與舍親輩俱有成議了。”遂將童自大捐米,宦萼搭蓬舍衣,賈文物助柴助菜等詳說了。道:“這三人俱是門生先好友而後親戚,只因無地方可為,正在商議要將教場暫借數月。門生正擬破戒到魏國公府中去懇求,尚不知他允與不允,今幸老師駕臨,望祈鼎言,或易於為力。”樂公大喜,道:“賢契一時之英傑,貴親友定非凡品,他諸兄這一番為國為民的盛舉,真令我輩汗顏,借教場這一件事,我力任之。”鍾生深深一恭,道:“老恩師愛民盛心,門生輩亦感激不盡,但這些窮民都凍餓久了,皆將就木的時候,還要求老恩師以速為妙。”樂公道:“賢契輩倒如此熱腸,我學生上蒙聖主之恩,下有地方之責,忝為民之父母,可還有稽緩之理。本欲留賢契一飯,容日奉請罷。我此刻就去拜魏國公,若說明了,明日就可舉事。”
鍾生大喜,就起身辭別出來,仍到童家,把上項事說了,眾人道:“既如此,必定就有回信,我們大家坐坐等一等佳音?” 又淺盞更酌,不多時,門上人進來說道:“府尹差了個書辦來見鍾老爺。”忙叫把酒餚撤開,然後叫那書辦進來,鍾生讓他坐,他再三謙讓不敢。鍾生道:“你我都是鄉里,況你又是我老師差來的,敬其主以及其使,坐了好說話。”他方把座兒挪在下邊坐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