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事要奏啊?”
張嵐朗聲道:“陛下,安祿山命人刺殺楊相爺的案子有些進展,請陛下過目。”
李隆基頓首道:“哦,把奏摺呈上來。”
這時,兩旁文武百官都竊竊sī語,不約而同的朝站前面的楊國忠望去。他們隱約的明白皇帝今日為什麼突然來上早朝了。
前天,楊國忠遭人刺殺的事在官場中慢慢的傳開了。幕後兇手直接指向安祿山,這兩個人都是聖上身邊的大紅人。不管這刺殺案是否是真實還是虛假的,反正楊國忠與安祿山已經徹底撕破臉皮了。兩位朝中肱骨大臣鬧得水火不容,聖上自然要出面調解了。
李隆基合上奏摺,問楊國忠:“楊愛卿,前日朕叫你稽查兇手,兇手何在?”
楊國忠聞言,箭步走出來,楫道:“陛下,臣雖未能抓住兇手,但是臣有證人證明兇手就是安祿山的手下,是安祿山指使手下人謀害為臣,請陛下明察!”
“哦,那人證何在?”李隆基說著,臉上閃現出一絲不悅的神sè。他今日確實是來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如果真的有人證指認兇手出來,那麼自己再想包庇安祿山都困難了。安祿山守衛邊疆,屢建奇功,他可不想為了一點小事而失去這麼一員勇武的大將。
安祿山在大理寺好吃好住,但他卻好不安生,成天嚷嚷自己是冤枉的,他那大嗓門吼得大理寺的人耳膜有了耳聾的跡象了。偏偏大理寺的人不敢拿他怎麼樣。安祿山得寸進尺,揚言要面見聖上,而且還秘密的派人告知了他乾孃楊貴妃,要她出面想聖上求情。
楊貴妃聽到乾兒子安祿山入獄的訊息後很吃驚,不過,她得知安祿山的入獄的原因後,覺得左右為難了。
一個是自己的乾兒子,而且這乾兒子很孝順很瞭解自己的心思,為了哄她開心,就把她的洗澡水當酒喝,眉頭不皺一下。最後還帶動了貴妃洗澡水的暢銷。
每次安祿山來京城,第一步先是拜楊貴妃,然後才拜皇帝,聲稱這是胡人的孝順禮儀。隨後又少不了一大車一大車的禮物送來,禮物很多,難得的是都是自己喜歡的,這個比親兒子還要孝順乾兒子打燈籠都難找了。
如果是別人,那這事自然容易解決。但是,把安祿山打入大牢的偏偏是他長兄,父母不在,長兄為父,手心手背都是肉,幫誰好呢?
楊貴妃左右為難之間,聽取一個待女的意見。自然幫誰都不成,那何不要他們和解呢?反正長兄本身也沒受到什麼損傷,二人不和,大不了以後就不招安祿山來京就是了。
於是,楊貴妃把這意思向心愛的三郎說了。李隆基對楊玉環萬千寵愛,要什麼給什麼,她說的話李隆基自然要認真聽取了。況且玉環妹妹說的建議也有幾分道理,就這樣,李隆基就來上早朝了。
那這個人證是誰呢?李隆基很好奇,文武百官也側目以待。只見楊國忠在眾官員中左右尋找了良久,最後還是在侄兒楊順的幫助下,在大殿後面一個角落裡,拉出一名紫衣官員出來。
大殿中,大多數人都對楊國忠身邊這名官員感到好奇和陌生。這名官員,嗯,樣貌俊朗,二目mí離,身長八尺,走起路來頗有為官者風範。
沒錯了,這名官員正是新任兵部郎中令劉得道了。當楊國忠向皇帝說出要帶人證時,劉得道意識到那個人證肯定是自己了。果然,楊國忠毫無疑念的從人群中把他揪了出來了。
大殿中,也有人認出了劉得道。比如,在中書省任職的韓知秋,鄭昂等人。他們沒料到這húnhún頭子劉得道居然也能來這朝庭中樞hún跡了,暗暗吃驚。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了,要知道,當年全社社長王霸天聲勢頂天時也不敢hún入仕途,怕招惹麻煩,只是讓自己兒子考取功名堂堂正正的進入官場中來。這劉得道倒是大膽了,頂著丐幫幫主之名hún入朝中任職了。
話又說回來,這楊國忠十年之前還是一個潑皮無賴之輩,這不,人家現在已經是權傾朝野,聲威顯赫。只能說跟了楊國忠,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
楊國忠領著劉得道走到前面來,說道:“陛下,還記得這位劉得道嗎?”
剛剛過了兩天而已,李隆基腦子還沒到老糊塗的時候,劉得道與安祿山那場比試還歷歷在目,他當然記得了,頓首道:“嗯,劉卿家當時和你一起回去的?”
楊國忠道:“是的,陛下,當時就是劉大人認出那兇手是安祿山的隨從,而且把兇手打暈了,我們才有幸再次能見到陛下您啊。”
李隆基點點頭,轉問劉得道:“劉卿家,你當時也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