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混世魔王宗相,宗相最終為朝廷所殺,她怎肯真心歸降?其後,朕派葉鵬程葉卿親往鳴山一探,葉卿傳回訊息,說鳴山的確是有歸順朝廷之心,況且以鳴山所在之地,即便它誓與朝廷為敵,朝廷目前也無力剿滅。如無此心,他們又何必獻上降表?朕一想,也的確是這個理。況且,以如今之局勢,只要他們名義上歸順朝廷,肯接受朝廷調令,縱然留兵佔地,對朝廷也是有利的。因此,朕並未採納居卿的意見,直接便讓葉卿代朕宣旨,招安鳴山,其後居卿也未再發言。”
繼續道:“鳴山接受朕的招安之後,朕便令他們配合神武左軍,攻打斷稼軍。緊跟著,斷稼山賊寇同樣獻上降表,欲歸順朝廷。這降表,是經由神武左軍呈上來的,神武左軍護軍居卿的奏章也跟著送了上來,然則對於是否該接受斷稼軍投誠一事,居卿並未表態,只是略為分析了一下其中利弊。”
一名官員道:“敢問陛下,居將軍所言之利為何?弊又為何?”
宋弘道:“弊者,若說鳴山一方,多少還可算是主動歸順,斷稼山賊寇,此次分明是在鳴山軍與神武左軍的兩面夾擊下,迫於形勢,為了自保被迫歸降,難保日後不反。利者,一來,朝廷既已經接受了鳴山歸降,再招安斷稼山,正可為天下表率,同時也可振作士氣。二來,紅娘子之義父雖為朝廷剿滅,但宗相謀反,朝廷派兵鎮壓乃是天經地義,真正讓紅娘子痛恨的,反倒是當年分裂了紅巾軍,使得宗相兵敗的斷稼山賊首楚翰冠。楚翰冠本是宗相之副手,臨陣反目,弟兄相殘,紅巾軍與斷稼軍交戰多年,水火難容。”
繼續道:“居卿認為,紅巾軍有歸順朝廷的可能,但絕無可能與斷稼軍談和。朝廷既接受了紅巾軍的歸順,那不如亦接受斷稼軍的投降。若是剿滅了斷稼軍,萬一紅巾軍一反,朝廷等於是反幫紅巾軍除一大敵,使得紅巾軍坐大。接受斷稼軍的投誠,反可讓這兩家彼此牽制,任何一方若有反覆,朝廷都可助一方圍剿另一方,在這種顧忌之下,倒可讓他們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再反。”
群臣彼此對望,車健宇道:“居將軍此言有理。以臣看來,雖說是有利有弊,但終究還是利大於弊。只是,斷稼軍此番乃是被迫降服,為示朝廷恩威,可讓楚翰冠將其子送入臨安,一來,朝廷將其子封官,以示恩德,二來,將其子留在朝廷,以為人質。此外,鳴山與斷稼山俱受朝廷招安,自然要兩軍罷戰。然也不可讓他們就這般閒著,當以朝廷旨意,令他們北上與苗軍作戰。如今苗軍佔據巴蜀,又連下我華夏淥、螺二州,朝廷官兵俱在長河南岸駐守,以防蠻軍南下,對苗軍無力抵抗。令鳴山、斷稼兩軍與苗軍作戰,則可牽制苗軍實力,同時也可看他們是否真心歸降,若是真心歸降,日後論其功勳,封官拜將,亦無不可。”
宋弘道:“愛卿之言,正合朕意!”
環視一圈,厲喝道:“如今各寇依附,西南已定,然我華夏之大患,依舊是蠻族。收復中原,勢在必行,朕欲勵精圖治,富國強兵,若不能復我河山,朕愧對列祖列宗,願眾卿與朕君臣同心,復興大周。”
諸臣豪氣頓生,紛紛拜倒,山呼震天。
……
***
接受斷稼軍歸降的事,很快就分派了下去。
當日傍晚,天子宋弘在宮中偏殿裡,接見了侍衛馬軍司軍都虞使甘玉書。
甘玉書立於殿中,行禮過後,恭敬的道:“敢問陛下此番召見微臣,有何要事?”
天子宋弘略一沉吟,道:“朕有一差使,想要由你去辦。”
甘玉書道:“請陛下明示,臣赴湯蹈火,不敢推辭。”
宋弘道:“你可知寧江此人,現在何處?”
甘玉書道:“這個……”
宋弘在龍椅前負手側身,踱了兩步,道:“寧江此人,有大功於社稷,他人不知,朕的心中卻是知曉的。當日,昭宗皇帝若是肯如同先帝一般,以他為相,用他新法,縱然依舊無法守住湟河以北,卻也不會使得京城淪陷,中原大片土地為蠻族鐵騎所踐踏,昭宗亦為蠻胡所擄,文武百官俱皆蒙難。只是,在擊破蒙鬱主力之後,威遠軍南撤,為朕之神武左軍,但是寧江卻以上得罪於昭宗,下未能守住昊京,無功於社稷為名,離開了神武左軍,朕令居志榮,請他來昊京,朕必重用於他,居志榮卻上表請罪,說他也不知寧江去向……”
甘玉書道:“陛下……”
宋弘揮了揮手,道:“你且聽朕說完。如今山河色變,我華夏已失去了半壁江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說寧江不願為家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