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1 / 2)

關於朱元璋,有一則逸事。

話說當年朱元璋尚未發跡時,有一日腹內飢餓難忍,彼時還是個和尚的明太-祖便去化緣,只是那時年景都不好,只有一戶人家發了好心,用剩下的有些發餿的豆腐,白菜幫和半碗鍋巴給他燴了一碗湯,那滋味讓他念念不忘。登基後,朱元璋忽然又想起這碗湯,可他只記得當時的味道和富貴之極的名字,御廚便根據那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名字給他上了一碗貨真價實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從小到大沒受過什麼苦的玉笙自然沒體會到這則故事的背後深意,只記得嘲笑愚蠢的御廚,順便遺憾為什麼朱元璋沒被磕掉牙。看熱鬧完全不嫌事大的玉笙從沒想過,有朝一日,他的府里居然也會有這種蠢廚子。

炸薯條——玉笙敢保證自己發音標準,但是,廚子給他做成了炸樹條。不知道是什麼樹的嫩枝,裹上鹹蛋黃過油一炸,翠綠金黃,賣相看起來很不錯,但這不是他要的。

烤玉米——玉笙記憶中的烤玉米有兩種:一種是什麼都不加,生玉米直接放在炭火上烤的,吃起來香氣十足,很有嚼勁;另一種就是煮熟的玉米,刷上醬汁,而後再烤,甜鹹都可以選擇。但廚子送上來的,卻是大米花,就算那大米花是用御米爆出來的也不行。

就算是皇帝吃的,御米也不是玉米啊。

至於鹽水花生,玉笙已經不想聽了,就算說出來,也改變不了這是一盅鹽水泡花瓣。虧他還叫上花滿樓,想要一起分享,面對這三盤菜,聽完廚子很自豪的介紹,玉笙很難不沉默。

“玉叔叔?”花滿樓注意到了玉笙的沉默,有些不解。

“這些,和我想的有點不一樣。”玉笙本來是打算給花滿樓加一頓宵夜的,這孩子最近特別自覺,學習用功的讓玉笙都不忍心拉他後腿了。可現在,他不確定,這些東西吃下去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花滿樓微微鬆了一口氣,“可能是風俗不同?我未聽過炸薯條,但烤玉米和鹽水花生還是吃過的。”所以聽到廚子介紹的時候,花滿樓只懷疑了一下自己的孤陋寡聞,並沒有想太多。

“薯條就是土豆條,換個說法而已。”玉笙看了一眼站在一邊的廚子,“你以前從未聽過嗎?”

廚子在介紹完看到玉笙的反應時就知道要糟,此時有了解釋的機會,當下說出了自己的難處,“小人見識少,實在不曾聽說過那三樣東西。”

“可我在莊子裡見到……”玉笙的話停住了,他忽然想起來,那三樣東西是那個傳教士帶來的。“七童,你說你在江南吃過?”

“沒錯。”花滿樓點頭,“六哥經常帶我去莊子裡玩,到了收穫的時候,我們也動手做過一些吃食。”

那是一段快樂的回憶,花滿樓有六個兄長,每個兄長都很疼他。但因為年紀相差甚遠的關係,經常待著花滿樓一起玩的,是他的六哥花六童。那是一個把楚留香視為人生偶像的少年人,最是調皮活潑,也許是做慣了老麼,花滿樓出生後,他是最有做兄長自覺的,同花滿樓的關係也最好。而花六童表示友愛的方式,就是帶著花滿樓一起興風作浪……雖然小七童只能站在一邊看著,但那閃亮的小眼神足夠讓花六哥成就感爆棚了。

“莊子裡有很多莊戶家的孩子,六哥就帶著他們,看田裡有什麼就摘什麼。摘好之後,再找個地方生火架鍋,香味能飄出好遠。”這樣手工粗糙的吃食遠不及他們平時用的,但也許是親手做出來的,吃起來也格外香甜,格外的讓人懷念。

那時候,六哥雖然識得稼軒,可對莊中產出的瞭解到底還不如那些莊戶的孩子,而那些孩子也樂意在東家面前表現,把每樣產出都說的頭頭是道,不像是在介紹莊稼,反而像是講故事……

花滿樓一頓,忽然想起當時的情景——

“這都要感謝無花大師,要不是他老人家,現在還不知會有多少人餓肚子呢。”

因為家中母親信佛,那是的花滿樓還是知道無花大師的。無花大師佛法高深,為人慈悲,生前多次進宮講佛,為皇家禮遇,死後火化結成舍利子,入少林舍利塔,享受香火。

如今的花滿樓已經不是昔時幼童,讀書明理,對世事也有了自己的見解。無花也許的確佛法高深,但現在,他遠沒有後世評價的那樣完美,此時再一聯想,得出了一個和弘揚佛法完全不同的猜測。

和無花那個被上官音刺激的大開腦洞的傢伙不同,玉笙對花滿樓的來歷也有幾分猜測,只是他們兩人並無溝通,心照不宣的涮了楚留香一把,就把這件事按下不提。此時聽到花滿樓的話,也沒有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