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飢*荒的謊言,還要為之辯護;甚至親自到蘇聯去過且看到一些蘇聯統治集團迫害異己的暴行的羅曼?羅蘭,也是為了革命的利益而不願透露真相,把當時的日記保密到五十年後(實際上已到蘇聯瓦解改制後)才發表。
然而,楊天風並不是一味地詆譭蘇聯,痛揭瘡疤,而是力圖以客觀存在的事實從更深的一層揭示其中蘊含的教訓和經驗。
“……農業集體化雖然暫時有利於工業發展,為蘇聯工業化的實現提供了條件,但存在著嚴重問題和錯誤:它違背了農民自願假如的意願,與當時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不相適應,從而破壞了農業生產力,使農業生產長期停止落後,嚴重阻礙了蘇聯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蘇聯農業集體化長期把農業作為工業的殖民地的做法,幾乎是蘇聯農業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的重要原因。斯達林把農業看成是國家工業化的手段和工具,農民則把集體農莊制稱為‘第二次農奴制’。蘇聯政府在國內恢復身份證制度,沒有身份證便不能遷徙,而農民卻沒有身份證,只能像他們的祖先那樣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
“……不願加入集體農莊的農民在絕望中屠宰牲畜,毀壞工具和焚燒穀物。一九三三年牲畜存欄數驟降1/2至2/3,糧食總產跌入低谷,直到1935年才開始復甦,但糧食總產依然低於一九一三年。而一直到今天,蘇聯的農業生產水平仍然低下,不得不大量進口糧食和食品。”
“斯達林曾預言:‘再過兩三年我國就會成為世界上糧食最多的國家之一,甚至是世界上糧食最多的國家’。但他的這種預言無情地破產了,儘管集體化在暴力手段下得以實施。農民們確實被國家的正規軍隊征服了,但加入集體農莊時幾乎是沒有任何生產資料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斯達林政府依然採取了殺雞取蛋的做法,大量得從農民身上榨取,象低價收購糧食,外匯來源也由出售農產品而來……睡覺吧,雨柔,困哪!”
楊天風睏倦得眼睛都快睜不開了,趙雨柔卻很精神地記錄著“口供”,還不時對楊天風所回憶複述的俄國作家列昂尼德的《國家災難:農業集體化》中農民的苦難發出唏噓。
“你看看,你瞧瞧,這些教訓不昭示世人,怎麼能從中得到警示?”趙雨柔對楊天風的求懇充耳不聞,用鋼筆輕輕敲了敲楊天風耷拉下去的腦袋,“你腦袋是怎麼長的,怎麼能記住這麼多東西,不快點拿出來,那不太可惜了。”
楊天風哼了哼,身體繼續向被窩裡滑,枕頭真好。
“好吧,就說到這兒,先饒了你。”趙雨柔終於發慈悲了,摸了摸楊天風的臉,“給這屋裝個電話,你在外面的時候,每天晚上打過來說一會兒,咱倆爭取早日把這個,這個《國路》寫出來。”
“嗯?好不好?”趙雨柔關上了燈,沒聽見楊天風回答,又不甘心地伸手摸著捏楊天風的鼻子。
“好,天天打電話,好。”楊天風哼唧著,伸手摟過女人溫軟的身體,鼻際中傳來溫馨的體香,令人舒適,比枕頭更舒服。
……………
雪花稀疏了,但還在飄。
大沙崗上避難的人可真不少啊!幾百人,沒有一點組織,有的一家人都還跑散了。
樹底下,枯草叢旁,崗子的土縫中,一家一戶地抖瑟在一起。孩子哭,母親哭,男人也流淚。帶的口糧已經吃光,找不到糧食,就到地裡拾凍地瓜和花生充飢,地瓜都凍成冰塊,實在難以下嚥。人人的衣服襤褸,鞋襪破碎,有的腳指丫露出來,凍得和紅棗似的。
窪地裡鋪些亂草,一堆堆擠在一起。怕被敵人發覺,也不敢生火,誰都凍得難受,哪還能睡著?
姜俊鳳和幾個姐妹擠在一起,怎麼也睡不著,倒不全是冷的關係,而是鄉親們的情況實在是再難撐下去了。村裡的遊擊組也不知道哪裡去了,前幾天跑回來一個,說是打散了,誰也找不著誰。
村子裡的情況也不清楚,四下裡不時零星響著槍聲,弄得人心惶惶。從野地裡轉到樹林裡,又從樹林裡跑到沙崗上,半個多月的時間,冰天雪地的誰也受不了啊!
“這都躲過年了,我琢磨著得回村再打探一下。”姜俊鳳見母親不在身邊,便低聲和王桂花商量著。
王桂花沒吭聲,好半晌才說道:“孫大爺不是回去打探了嗎?兩三天了,也沒回來,那肯定是不保險。”
“沒準是找不到咱們,或者——”姜俊鳳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下去,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必須再去打探一下,否則,這幾百人都得凍餓死。再說,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