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甲中隊及車載中隊打前鋒,宮本也覺得有些冒險,起碼他認為兵力不是太充足,最起碼也要把騎兵中隊調過去,一起打頭陣。
宮本還提出掃蕩不要過於求快,快則使各部隊疏離,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應該步步為營,建立穩固安全的補給線,不斷壓迫三縱,迫使其不得不進行硬戰、決戰。
顯然,宮本的意見是謹慎的,但卻難以被松島等人所接受。松島等人是狂妄的,機甲中隊長的中隊長更是剛從南昌會戰的戰場調回,大勝使其頤指氣使。他覺得宮本膽小懦弱,裝甲叢集的作戰威力讓數萬的國*軍都大敗,儘管他只有一個機甲中隊,也絕不是三縱這種地方武裝能夠抗衡的。
而從松島看來,怕的不是三縱應戰,而是避戰。大軍所攜帶的物資輜重只夠支撐十天左右,如果在匪區能搶到糧食、牲畜,那自然能持續作戰。否則,只能是武裝遊行一趟,兩手空空地返回。步步為營,說起來好聽,那需要多少部隊來分散駐守,豈不是更容易被敵人抓住機會?
但松島並不是完全否定宮本的意見,而是對作戰進行了一下細微的調整。由蕭縣兵分兩路,一路直攻永城,一路先下濉溪,解決側後的威脅,兩路人馬相距不過二十多里,憑著機動優勢,能很好地進行照應。
看似佈置周全,宮本卻還是心中不滿。裝甲叢集在南昌會戰中取得了極大的戰績,一舉突破了國*軍號稱單線防禦最完美的修水防線。連岡村寧次對這次戰車集團的使用也自鳴得意,覺得自己是首創了“閃擊戰”。
當然,日軍集中了火力與機動力均強的戰車部隊作為突穿與挺進的矛頭,甚至還有密接支援的專責轟炸機戰隊,在表面上看很象是閃擊戰了。
但是德軍集中裝甲部隊主要希望能在運動戰中爭取優勢消滅敵人的野戰軍,日軍反而一味進攻地形目標,國*軍野戰軍只要不擋在路上,根本不被視為一種戰略目標。
所以日軍戰車隊雖然以驚人速度打到南昌北路,但是始終沒能造成決定性的殲滅戰。而在南昌失陷之後,日軍的戰車大單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雖然各路國*軍已經離開原陣地,在曠野中轉進,戰車部隊配合車載步兵可以輕易分別圍殲國*軍各師,但岡村寧次居然毫無動作,反而將戰車隊解編,以大隊至中隊不等調往各地協同攻堅,戰略單位又淪入步兵戰車的地位。
德國在歐洲開展閃擊戰後,就更沒有日軍關於這方面的相關宣傳或軸心國間的經驗交流,這也算日本人有一點自知之明,沒有過度吹牛,以免反遭德軍有識之士的笑話。
而且在以後的正面戰場上,日軍直到一九四四年都不再使用戰車大部隊,這也是國*軍吸取了經驗教訓所致。自南昌會戰後,國*軍逢會戰必破壞公路。日軍戰車的效能不能勝任原野上的長期作戰,所以再度恢復其步兵戰車的使用方法。
第一次長沙會戰依然由岡村寧次指揮,在平坦無垠卻無道路可用的湘北平原上,岡村就完全不會想到再使用戰車集團作為突進矛頭了。
南昌會戰也打出了日軍使用大規模裝甲兵技術上的不成熟,會戰期間的惡劣路況使得日軍無法以輪型車輛運輸補給品、步兵及特種兵給戰車部隊,戰車部隊幾乎在敵前就因為缺乏燃料而熄火。而步兵部隊在大規模步戰協同作戰能力的拙劣,也是日軍不再考慮使用師級戰車叢集的原因。
宮本雖然不瞭解南昌會戰中暴露出了問題和弱點,但他直覺一個機甲中隊還是太少了。宿城一戰,已經證明三縱有摧毀裝甲目標的能力;太平集、鹿邑之戰,也證明三縱的實力不可輕侮。
楊天風,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啊?宮本一直在琢磨,一直在研究,也一直大惑不解。他不明白楊天風是怎麼做到既十足象個紈絝子弟,抹臉一變,又成了能征慣戰的猛將。
越是想不明白,越是謹慎小心,越是要深入研究,這是宮本的脾氣本性。但在別人看來,則是膽小,則是對蝗軍的不自信,還有被楊天風坑過後的心理陰影。
又一份電報送到了松島手中,是先頭部隊機甲中隊發來的,大意是部隊已經進入濉溪縣境,未遇有力的抵抗,只有一些小股敵人在若即若離的騷擾監視,所經過的幾個村莊皆空無一人,糧食、牲畜也全部轉移。最重要的是匪區道路破壞很嚴重,溝渠縱橫,行進緩慢。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出乎他的意料,永城根據地也不是針插不進那般嚴密,日本人多多少少總會獲得一些關於根據地的訊息。
“覆電——”松島振臂一揮,自信的說道:“此等伎倆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