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交通線鬥爭(1 / 2)

小說:抗戰驚雷 作者:樣樣稀鬆

日軍的軟中之軟是交通線,而交通線還是日軍的命脈,快速機動,構築堡壘,都是依託交通線進行的。

為了對付敵後抗日武裝對交通線的威脅,日軍仍然在拼命修路,但已不是一般的路了,稱之為“鋼鐵封鎖線”倒是既易懂,又準確。

這種路“比地面高出五尺,兩旁溝深八尺到一丈,內底寬六尺,溝面一丈六”。實際上用現代幾何學的概念來描述,就是路旁邊還挖有一個狀若梯形的大溝。日軍在這種路上相隔不遠就建一個碉堡,又象是古長城上隔不遠就出現一個的烽火臺。

白晉和臨(汾)邯(鄲)鐵路,將太行、太嶽區分割開來;日軍依託平漢路向東擴張,搶修石家莊至南宮、內邱至鉅鹿、邢臺至威縣、邯鄲至大名等公路幹線,分割冀南根據地;在平漢線西側又積極增築據點和公路,封鎖太行、冀南間的交通;另外,隴海鐵路在修,滄石鐵路在修,濟南經大名到邯鄲的鐵路也在修……

同時,日軍加強了鐵路、公路幹線的保護。特別是正太線,既是連線晉冀兩省的戰略交通要道,又是隔斷晉察冀根據地與晉冀豫根據地的屏障,日軍以重兵守備,部署了三個獨立混成旅團。

面對日軍的“織網”戰術,面對根據地將被條條鐵路、公路分割的局面,華北八路軍感到了沉重的壓力,並進行了數次反擊。

白晉鐵路破襲、平漢路破擊、正太路破擊、道清路破擊、同蒲路破擊……面對日軍依靠鐵路、公路對抗日根據地的分割和蠶食,華北八路軍與日軍在交通線上的鬥爭日益激烈、複雜。

多田駿要比前任幹得更好,他也確實比前任幹得更出色。但他也有他的苦惱,那就是華北的重要性沒有完全被中國派遣軍所認識。

就在多田駿要求加強華北的軍事力量,以徹底改變華北形勢的時候,中國派遣軍不僅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反而要求華北方面軍派出部分兵力支援華中作戰,同時派出部分兵力進行車製作戰。

顯然,中國派遣軍與華北方面軍在作戰思想,尤其是有關政治謀略上,有著很大的意見分歧,主要是對八路軍等敵後武裝的發展和實力認識不足。

綜上所述,日軍對豫東的軍事進攻被拖後了。畢竟經過數戰之後,三縱(新七軍)的實力不容低估,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超過八路軍很多,大隊級,甚至旅團級的掃蕩清剿難以取勝。而要出動更多兵力的進攻,則需要更長時間的準備和籌劃。

對於久戰疲憊的新七軍來說,這無疑是個喘息恢復的好機會,楊天風根據各方情報也稍微鬆了口氣。但他也意識到,日軍的織網和修路並不是退卻和防守,而是為進攻創造戰略上的重要條件。而準備充分之後的報復,則將更加猛烈而沉重。

“敵人入冬之後進攻的機率非常大,雖然我們可能增加了一個多月的休整恢復的時間,但敵人進攻的力度也會空前強大。”楊天風在記憶中的資料顯示日軍在百團大戰後,才從華中抽調兩個師團增援華北,但因為自己的橫空出現,也不排除歷史出現大的改變。

“一個師團?”參謀長梁末青在電話中傳來的聲音並不驚訝,“常備師團或乙種師團不太可能吧?丙種師團嘛,等咱們擴充完畢,再加上騎一師、騎十四旅,以及其他友軍部隊,應該能夠抵擋。”

一九三八年底日軍便開始進行兵力重整,即以大量新編成的獨立旅團與丙級後備師團開入中國,同原本投入戰場的常備師團及乙種後備(特設)師團進行換防。換防出來的部隊,或開回國內解除動員,或轉調關東軍對抗俄國的威脅。

別看都叫師團,但實力差距很大。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又稱為甲種師團,總兵力有兩萬八千多人,還有山炮十六門、野炮三十六門等重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而丙種師團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兵力約一萬五千多人,火炮也大量減少。

在華北的日軍編制中還有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三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兵力就只有一萬一千多人。但由於機動靈活,常用於掃蕩華北的敵後根據地。

按照擴軍計劃,新七軍並掉孫殿英的部隊,再加上招兵買馬,將達到三萬餘人,還有騎一師和騎十四旅,以及豫西、皖省的國x軍部隊的增援,四萬多人對付丙種師團的一萬五千鬼子,抵擋而不是戰勝,只要戰術合理,還是能夠做到的。

“不要掉以輕心,更主要的還是要立足自身。”楊天風沉吟著說道:“擴軍,再擴充五六千人。有了番號,又光復了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