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師在一九三九年豫東遊擊戰中每戰皆捷,迭受嘉獎,還獲得該年終總評為全國正規軍的游擊戰第一名。
就從即將開始的襲攻開封戰役,第三集團軍敢於大軍渡河,攻開啟封這個日軍盤踞的重鎮,這份勇氣就值得欽佩。
“孫總司令不必憂愁。”楊天風委婉地勸慰道:“武器彈藥的供應,天風將盡力而為,絕不會因為某些變動而中斷。嗯,只要是真心打鬼子的隊伍,天風都一視同仁。”
後一句的解釋有些蒼白,有些欲蓋彌彰,但孫桐萱卻聽明白了,心中舒緩了許多。不管楊天風的三縱日後劃歸何人,何戰區,武器彈藥會一直供應。當然,這可能要花一些代價。就是現在,楊天風供應軍火也儘量要索取代價,孫桐萱也盡力滿足,以維持雙方的良好合作。
比如從洛陽淘弄來的三臺廢棄鍋爐和幾臺舊機器,從鄭州周邊和第三集團軍防區蒐集的破銅爛鐵,平頂山的礬土,設在永城、碭山的魯西招募分處的雙方分肥……可以說,楊天風四處伸手討要,在別人眼中,不管有用的、沒用的,他是來者不拒。
送走了孫桐萱等人,楊天風回到屋內,認真仔細地翻閱著孫桐萱留下的檔案資料。其中有開封日軍的情報,有襲攻的行動計劃等等。
可以說,第三集團軍所掌握的情報很詳細,再結合軍統所蒐集的,楊天風對開封日軍的情況有了更深的瞭解。
隔河當面之敵系日軍第三十五師團,師團長為前田治陸軍中將。前田治炮兵出身,有“炮兵之花”的稱譽。“七.七事變”後,其率部來到中國,配屬華北方面軍作戰。曾在山西忻口作戰中指揮重炮兵向中國守軍陣地轟擊,不僅為日軍步兵開闢通道,而且還配合步兵攻佔了太原等地。今年三月九日剛晉升為中將。
其司令部設在開封河南大學,四周裝有電網,戒備森嚴。防守開封的日軍包括步、騎、炮、戰車等兵種,約千餘人,分駐在城內、南關、車站等處。經過偵察,開封城內各處的日軍兵力、火力配備、崗哨設定等均已探聽清楚。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而且,日軍在城內的防禦工事並不完備,或者是狂妄自大,或者是時間還短、材料不足,或者是過於相信比較現成的城垣工事。
開封古城牆高八米,寬五米,周長近三十里,青磚結構,確實很堅固,很難攻。特別是對缺乏攻堅重武器的國*軍來說,可能這也是日軍敢於只留千餘兵馬駐守的原因之一。
歷史上,第三集團軍能以並不猛烈的炮火突破城垣,雖然傷亡較大,可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日軍對突然的襲攻完全沒有防備。
只不過,這樣的突破耗時費力,使得日軍能夠抽調其他部隊趕來增援,堵截並反擊進入突破口和城內的突擊部隊,在反覆爭奪中,雙方兵力都傷亡不小,但最終日軍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歷史上,最後的戰報中,第三集團軍聲稱斃傷日軍近八百名,擠去水分,楊天風覺得日軍損失過半是基本可以肯定的。
還有五六天就要發動進攻,在武器方面已經很難取得突破,楊天風冥思苦想,希望在具體的戰術上找到最佳的辦法。
在城市攻堅中,防禦一方通常都構築堅固的工事和各類遲滯對手的障礙、進行合理的兵力部署和完備的火力配系,由於對地形熟悉和準備時間充分,防禦一方甚至會反覆試驗,最大限度消除各類武器的射擊死角;而進攻一方則不得不在毫無掩護的情況下,一邊掃清障礙,一邊進行敵火下運動,步步為營,逐次推進,這是造成進展緩慢、人員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突破口陷入膠著,敵我雙方反覆衝殺,這應該可以濃縮成開封襲攻戰的全部經過。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其一可能是開啟突破口的時間長,使敵人能夠及時調動;其二則可能是突擊部隊進入的數量不足,使敵人能夠用預備部隊進行反擊,重新控制突破口,或陷入反覆爭奪之中。
其實,很多軍隊,甚至是解放戰爭時期除四野以外的其他野戰軍,都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在突破口被開啟後,突擊部隊進入的數量不夠。
守城的敵人在發現我軍開啟突破口後,往往一面用火力阻止我後續部隊前進,同時用預備部隊向突破口進行反擊,使我突擊部隊遭受重大損失,甚至重新控制突破口,使我軍攻城失敗。這樣,對突破口的反覆爭奪,就會造成我軍傷亡過大,進展緩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