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詭異,拼命忙活,突破(1 / 2)

小說:抗戰驚雷 作者:樣樣稀鬆

天黑了下來,很快又夜深人靜。楊天風的腦袋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耷拉下來,眼睛似睜似閉,似乎是睡著了。孟秋蘭也不敢驚動,輕輕地給他披上一件衣服。

如夢如幻,楊天風不知身在何處。他覺得自己變成了一隻鳥兒,更象一陣風,長著眼睛、耳朵的風,在靈堂中打著轉,看著自己披著衣服耷拉著頭,孟秋蘭跪在旁邊,不時向瓦盆裡扔著燒紙。

磕磕絆絆地出了靈堂,飄飄飛飛,毫無阻礙地在老宅子裡胡亂轉著。他看見了韓大姑和韓萍兒還沒睡著,聽到娘倆兒在床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感慨著、傷懷著;他還看到了虎子、陳大龍等人,有的睡了,有的沒睡,有的面帶戚容,有的唉聲嘆氣……

如同孤魂野鬼般,楊天風的意識出了老宅,漫無目的地在崗子上飄蕩。窩棚、災民看得清楚,人聲、犬吠聽得真切;來到崗後,循著聲響和火光,楊天風又到了造槍廠,看到了正挑燈夜戰的陳三胡等工人,聽著他們在研究、商議,邊琢磨邊製造……

黃水流淌,楊天風又飛到了水面上,卻感覺不到水氣的涼意,如同掠過水的風,時快時慢地在飛翔……

驀地,眼前的景物一變,楊天風如同瞬間移動般,眼前又是靈堂的蠟燭、白幔、棺材,還有正推自己的孟秋蘭。

…………

作為本縣第一實力人物的楊天風的母親,楊老太太的葬禮是非常隆重的。縣上大小官員都親至哀悼,甚至專員公署也派人致哀。

但這些對於楊天風來說都算不得什麼了,他的心中只有報仇雪恨。葬禮一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兵、練兵、選拔軍官和研製武器當中。

只不過,隨著他身體的強健,臉色更加嚴峻,眼神更加凌厲,要求更加嚴格。按外人的話說,楊隊長平常是夜以繼日地忙活,練兵就是往死裡練。

黃水氾濫,災民眾多,當兵拿餉吃糧的大有人在。兩個多月的時間,楊天風已經拉起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在玩命的訓練、演習、軍事講授中,一些優秀者脫穎而出,尤以年初國*軍在河南敗退時被楊家網羅收容的潰兵和拋家南投的知識青年居多。

而高強度的訓練是超乎大多數人想象的。練臂力,俯臥撐一口氣做一百個以上;練瞄準,槍尖手榴彈,一個小時之內端槍不動;練刺殺,每天突刺五百;行軍,三天一次五公里越野,每天衝五百米障礙;晚上,每天還有一個小時的文化課……

另外,在楊天風的全力的指導下,造槍廠也攻克了很多難關。

小型鍊鐵爐立起,原來的鋼罐裝置改進了工藝,能夠自鍊鋼材並用鋼坯鑽孔法制造無縫鋼管(質量稍差,不能製造高膛壓炮管;生產時間長,效率不高);霰*彈槍和地雷也生產成功,產量雖然還難以保證,但隨著工人的增加,材料的積累,技術的提高,潛力不小。

讓楊天風引以為豪的是經過數百次實驗,造槍廠用粘土坩堝古典澆注法造出了燧石光學玻璃(又名鉛玻璃),聘請了城內眼鏡店的打磨工人,再借鑑蘇聯pu瞄準鏡的結構,打造出了三倍左右的冠名為“暗黑”的槍用瞄準鏡。

儘管裝置簡陋,產品合格率只有一到兩成,但這卻是一個突破。要知道,在昆明的中國第一個軍用光學器材廠——兵工署第二十二工廠直到一九三九年四月才試製成功第一具6x30軍用望遠鏡。

這當然得益於楊天風頭腦中的知識,被外國壟斷企業視為絕秘的配方、熔制技術等,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高階。如果給他更好的裝置,更多的原料輔料,他能造出領先世界的光學儀器。

至於他那枝裝了單筒望遠鏡的步槍,只不過是作秀和過癮,根本不具備狙擊步槍的種種特徵。

“暗黑”槍用瞄準鏡放大倍率約為三倍,長,重350克,採用簡單的歐洲式三柱分劃。風偏調整螺在鏡體左側,刻度從+10到-10;高低調整螺在鏡體上方,刻度從100米到900米。

雖然歐洲式三柱分划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但在瞄準鏡視野上部沒有分劃板線遮擋,視野更開闊,而且完全能勝任當時的設計距離(幾百米)及精度要求。

無論從長度、體積、密封、分劃的精細,還是重量等指標,“暗黑”槍用瞄準鏡都比pu瞄準鏡差了不少。更不用說德國蔡司的dialythan4x瞄準鏡,人家的調節結構都是內藏在瞄準鏡的結構中,只在外部露出調節的旋鈕——這在當時是很先進的一種技術,對於精密製造、金屬化工材料的要求都很高。

當然,受限於材料和裝置的加工水平,這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