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3 / 4)

小說:老兵不死 作者:竹水冷

強大的人民軍隊。

一股驕傲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雖然是從零開始,雖然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條路要走,但!此時此刻,中國,揚眉吐氣了。

海軍方隊走完之後緊接著便是陸軍方隊。

步兵師以三個建制步兵團和臨時編組的衝鋒槍、輕機槍、通訊、重機槍、輕迫擊炮、重迫擊炮、戰防炮、山炮各一個營的陣容接受檢閱。

炮兵師以75毫米野炮、 105毫米榴彈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陣容出現在**廣場上。

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進,均用中型卡車或十**卡車牽引,場面頗為壯觀。

戰車師由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個團整編而成。

當戰車師進至**廣場時,空軍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一批批接連飛臨上空,與地面的戰車部隊遙相呼應。

0314 閱兵:滄海桑田

0314 閱兵:滄海桑田

騎兵師尾隨戰車部隊行進。

走在前邊的是三個騎兵團方隊,而後是一個騾馬拖曳的75毫米野炮營。各梯隊的軍馬毛色整齊劃一,或全紅,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間;騎在馬上的指戰員,身著草綠色軍裝,手握鋼槍,腰挎戰刀。

共歷時兩個半小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人民面前,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讓世界為之震驚。

宣告:中國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受欺負受凌辱的國家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站在**廣場,王亮能夠回想起曾經在這裡舉行的每一場大閱兵儀式。

因為曾經在這裡舉行過的閱兵儀式王亮幾乎都參與其中。

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建國整整十週年,新中國每年都會在**廣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

1950年,國慶閱兵最壯觀的景象是騎兵部隊駕馭一千九百匹白馬以六路縱隊透過**廣場。

1951年,國慶閱兵出現了民兵大隊,他們都是華北老解放區民兵代表。

1952年,國慶閱兵公安部隊首次參閱。

本次閱兵最具有特點的是,民兵大隊的成員來自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手裡拿著新式的作戰武器。

摩托化步兵方隊乘坐的並不是汽車,而是一百六十輛摩托車,霸氣側漏。

“1952年的閱兵儀式我沒能參加,因為當時的我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在朝鮮戰場上同美軍作戰。這一年國慶閱兵式上,空中梯隊與地面部隊形成了強大的立體閱兵陣容,展現了中國國防力量的不斷增強,其為抗擊外來侵略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王亮道。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王亮感慨。

屬於一代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青春不在嘍!

一直到1953年的國慶大閱兵,朱德一直擔任檢閱式的最高執行首長。

1953年,國慶閱兵火箭炮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使用的還是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鮮戰場上可謂是大放異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喀秋莎火箭炮裝備給了我們志願軍的炮兵,先後有八個喀秋莎火箭炮團在志願軍兵第21師的統一指揮下參戰,喀秋莎,多麼美麗的一個名字啊,她給美帝及其走狗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和沉重的打擊。”

說喀秋莎,王亮忍不住想要多講幾句。

“記得那是1952年10月30日的黃昏。。。。。。”

上甘嶺,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

1951年的第五次戰役就發生在這裡,由於當時進行了相當慘烈的拉鋸戰,雙方的炮火幾乎把整個村莊夷平,成為一片廢墟。

戰役之前當地的居民全數離開,使該小村落本身對戰鬥沒有價值。

暮色蒼茫,寒風襲人。

由於志願軍常常選擇在黃昏發起進攻,所以南朝鮮軍便把每天下午五點到八點這個時間段稱作為噩夢。

八點一過,風平浪靜,那基本上可以代表終於可以下班好好休息一下了。

那天也不例外,南朝鮮軍官掐著表,當秒錶針劃過十二的時候,他不由得笑道:“又是一個平安夜。”

南朝鮮軍士兵們紛紛鑽到地堡裡取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