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鏡頭,王亮道:“朋友們,**升旗儀式的歷史是悠久的,1949年10月1日到1950年的9月,升旗儀式是由京城公安糾察總隊負責的。說是公安,其實當時總隊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從部隊抽調的戰士,作風是相當硬的。”
“1950年的10月1日到1976年,升旗的按鈕一直是由京城供電局來負責的。我記得,那個時候並不是每天都要升旗的,只在像春節、五一,國慶這些重要節日裡才會把國旗升起來。”
講著講著,王亮的眼睛裡面直放光。
那一幅幅歷史性的畫面,彷彿浮現在了老人家的眼前。
王亮記得,在那二十六年裡,都是由京城供電局的一名工人來負責升旗。
那個年代,升旗的儀式感還沒有現在那麼重,沒有奏響的國歌,沒有圍觀的群眾。
那是一個人的升旗儀式。
那位工人的名字叫胡其俊,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電工,除了完成本職工作,他哈還肩負著這樣一個任務,一干就是二十六年。
“日新月異啊,京城一變再變,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平房變成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味道也在不知不覺中變了。”王亮感慨萬千。
王亮認識胡老,瞭解他第一次升旗的時候的心理活動。
既高興又害怕。
當時胡老才二十二歲,頭一天的晚上,他從**廣場管理處領來國旗。
十分激動,激動到晚上根本無法入睡。
那種心情,很難去用語言文字來形容。
胡老一會兒爬起來看下鬧鐘,就怕第二天起晚了,耽誤了升旗。
翌日凌晨三點,天還黑濛濛的,他便穿衣洗漱,整理得一絲不苟。
騎著腳踏車來到**廣場,仔細將國旗繫好、展平。
等太陽從東邊冉冉升旗,冒出那一點點紅暈,他就按下旗杆下小配電箱上的開關,國旗就緩緩升上天空。
“那個年代啊,怎麼說呢?那面國旗,對於胡老,含義太重了。在舊中國,胡老是連飯都吃不飽的窮苦人,後來成了新中國五星紅旗的升旗手,而且升的是由主席親自升起過的國旗。那心情,真的是。。。。。。”王亮回味著。
曾經的日子,閃亮又明媚,而青春的美味早已分享。
二零零七年,胡老去世了。
這個名字鮮為人知,但他是共和國任命時間最長的升旗手。
“1977年的5月份到1982年的12月份,京城衛戍隊伍代替了升國旗的義務,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叫作國旗保護班。那時由衛戍部隊派出兩名戰士擔負升國旗任務,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經過長安街時,還要給道路上的車子讓行,升旗的場面還不夠莊嚴。”
“再後來,武警**國旗班正式擔負**廣場升降國旗和國旗哨位守衛任務。九十年代,軍委授予武警**國旗班【國旗衛士】稱號,國旗班擴編為武警**國旗護衛隊。”
一人擎旗,兩人護旗,正步前進。
那咔咔的腳步聲好似迴響在王亮的耳邊。
感觸太多了,千言萬語該如何去說呢?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九十五歲,到了這個年紀,總是不免感懷傷悲。
眨眼間一輩子就過去了,回首往事,唯有淚千行。
“三十五年了,一直都是武警京城總隊第十支隊守護在這裡,狂風暴雨、嚴寒酷暑,日復一日的訓練,他們始終堅守在這裡。再有幾天,他們就該撤離這裡了,走,我們去看看他們。”
說罷,王亮進入到了國旗護衛隊位於紫禁城的駐地。
也就是軍營。
當然,這裡是絕對是禁地。
在此之前,王亮已經打過招呼了。
老人家只是想到這裡看看,或許,這是生命當中的最後一次。
四點三十分,軍營的燈亮了。
戰士們洗漱著裝,有條不紊,秩序井然。
王亮和孫為民沒有打亂戰士們的節奏,只是在一旁靜靜地看著,記錄著每一個片段。
再有幾天,這將成為歷史了。
五點整,護衛隊隊員們開始進行升旗前的訓練。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這就是他們的日常,天不亮就要起床整理,每天平均要走兩萬五千步。
從一名普通軍人成長為一名合格升旗手、護旗兵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