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多方受益。’”
王亮點點頭,繼續介紹道:“軍事演習的目的是檢驗軍事訓練成果、提高戰鬥力水平。本質上屬於軍事訓練的範疇,它是軍隊在進行戰術、技術等基礎要素訓練之後,透過設定戰爭目標、模擬戰爭環境,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對作戰單元的全要素進行綜合訓練的過程,軍演尤為注重協同和應用性訓練。”
“同時,軍事演習又是一場考試,它可以對部隊日常各項訓練和綜合戰鬥力水平,以及戰時各作戰要素的匹配協同程度進行檢驗。”
“我的理解,軍事演習就是軍事訓練與實際戰爭之間的一個焊接點,是對戰爭的一次彩排。”
隨後,王亮甩出了一個問題:“二戰期間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想必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吧?”
評論區不乏二戰專家,踴躍發言。
“當然知道,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
“將近三百萬名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這次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也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從日軍偷襲珍珠港到巴黎陷落、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次戰鬥的意義能夠跟諾曼底登陸相媲美!”
“艾森豪威爾在諾曼底登陸後說:‘毫無疑問,諾曼底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譭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透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就算登陸失敗,盟軍士兵們也邁出了最豪邁的姿態,慘烈!”
見網友們對這場戰役的意義和影響理解的如此明白,王亮便不做贅述,接著自己的思路講道:“顯然,大家都瞭解這場戰爭及其意義,但你們可能不知道,早在一九四四年四月份,英美聯軍就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模擬諾曼底的地形、水域,以及德軍佈防情況,從而進行了一場縝密的陸海空三軍演習。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這次的軍事演習,二戰史或將被改寫。”
“除此之外,軍事演習還可以檢驗和催生軍事理論和戰爭理念。軍事理論和戰爭理念源於戰爭而又指導戰爭,但戰爭畢竟是人類鬥爭的極端形式。在非戰爭狀態下,演習就是檢驗和催生軍事理論和戰爭理念的重要平臺。”王亮決心要讓網友們認識到演習的性質以及其重要性,把自己的知識傾囊相授。
不過網友們的腦袋都大了。
“軍事理論,這門課程我大學的時候上過,但是沒怎麼認真聽過,感覺好陌生好抽象啊。”
“老首長,檢驗和催生戰爭理念,這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賴講確實有些難理解了,您能不能結合事例來給我們講啊。”
“是啊,太抽象了,我們實在是聽不懂。”
王亮這才記起來,自己面對的是網友,而不是軍校的學員們,這樣講的確是太深奧了。
好,那就講得淺顯直白一點吧。
“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止蘇聯在歐洲大陸對北約集團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研究出了空地一體戰的作戰理論。在隨後的幾十年的時間裡,美國在這一理論框架內設計了大量的演習,並根據演習效果對其進行不斷地修訂和完善。”
0127 地上鐵流滾滾,天上雄鷹翱翔
0127 地上鐵流滾滾,天上雄鷹翱翔
“儘管這一理論在當時的冷戰並沒有派上用場,然而極為漂亮的海灣戰爭卻完全得益於這一理論。可以說,幾十年的演習檢驗對空地一體戰理論的成功實踐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亮繼續道:“此外,軍演也是戰略欺騙的重要形式,可以直接服務戰爭。在戰爭史上,借演習轉移對手視線或借演習掩護第一波進攻的戰例並不少見。”
“一九六八年年初,蘇聯暗下決心,要採取軍事手段干預捷克改革。然而蘇聯卻不動聲色,只是倡議華約國家在捷克境內舉行代號為“波西朱亞森林”的聯合軍事演習。”
“在當年的五月至八月這段時間內,蘇軍以演習之名閒庭信步般在捷克境內完成了軍事集結和戰略部署。八月二十日深夜,蘇軍直接把演習變成戰爭,對捷克發起突然進攻,僅僅花費了六個小時就控制了其首都布拉格,二十三個小時佔領了捷克全境。”
“一九七三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