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軍在楊森的率領下開赴上海參戰。該軍是川軍中最窮的部隊,裝備也最差。”
“第20軍26師裝備是一個連僅有士兵**十人,只有一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有的槍支因為使用時間過久,年頭過長,連來復線都沒有了,還有少數步槍機柄用麻繩繫著以防止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見……”
“但就是以如此裝備,楊森的20軍26師成為淞滬戰役中戰績最優的五個師之一,此足以顯示川軍之英勇。”
也足以彰顯中央軍之蠢之無能。
“20軍26師官兵在淞滬戰場付出了慘重代價,全師四個團長,兩個陣亡。十四個營長,傷亡十三個,連、排長共傷亡二百五十餘名。”
“每個連留存下來計程車兵僅三五人,最多不過**人……全師四千多人,這場仗打後僅剩下六百多人。”
“26師八0四團奉命收復失掉的陣地,團長向文彬率部當夜惡戰,奪回了陣地,但全團官兵,營長只剩彭煥文一人,連排長非傷即死,無一倖免,排長剩下四個,士兵只剩一百二十餘人!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時內,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晉升少將。”
這就是史實啊。
王亮一字一句地瀏覽著。
欣慰的同時又不免有些心酸。
欣慰的是有人沒有忘記他們,給他們做了記錄,這樣一來當後世有心人想要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有據可查。
王亮心酸的是那些陣亡了的普通士兵們,別說影像資料,就是連自己的名字都沒能夠留下來。
王亮記得,在1944年的時候川人在成都東門城門洞建立了一座川軍將士陣亡紀念碑,又叫無名英雄銅像。
銅像造型是一名年輕的國民革命軍人,腳蹬破爛的草鞋,穿著短褲,身著舊式軍服,打著綁腿,胸前掛著兩隻木柄手榴彈,背上揹著一把大刀和一隻竹編斗笠。
他手裡端著一支上了刺刀的老舊步槍,前傾著身軀,俯身跨步欲出征衝鋒狀,形態威武,堅毅的面龐正對著東方。
成都東門城門外,當年川軍將士們出川參加抗戰就是從這裡出城的。
許多人,一去再也沒能回來。
雕塑上年輕士兵衣衫的襤褸、裝備的破舊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