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解釋是,章邯很強很狡猾,我叔叔就是不小心被他滅了的,所以一定要小心。
事實上,項羽的算盤是這樣打的:借滅章邯的理由,不但能繼續帶自己的兵,而且還能帶著各國的諸侯軍。在此過程中,一邊與章邯周旋,一邊帶諸侯去收地盤,以此拉攏諸侯。
於是,威風了項羽,可憐了章邯。
章邯與項羽對峙了六個多月(已是秦二世三年6月),不但不能和項羽決一死戰,反倒被項羽利用成了政治工具。這倒算了,問題是,趙高那邊也把自己當成了政治工具,一邊催促自己滅了項羽,一邊以此麻痺秦皇。
同一件工具,項羽在用,趙高也在用,勢必會把工具給報銷了。
在工具徹底報銷之前,章邯決定要麼只能一個人用,要麼都別用了。
於是,章邯派自己司馬欣回咸陽去打探皇宮的訊息,準備探探趙高的口風。
趙高,作為一個不完整的男人,輕鬆學會了女人搞貓膩那一套,所以在政治這方面挺有手段的,卻不懂“戰亂時期,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司儀政治的保障”這一道理。
所以當司馬欣回朝後,趙高對戰線訊息是不問不聞,氣得司馬欣在章邯面前大罵死太監。
而正在此時,陳餘寫信來勸降章邯,信中內容不外乎說點好話和壞話。
壞話是給政府的,好話則是給項羽的。
章邯有些心動,投降項羽是好事,可總不能沒個理由吧,就這麼直接去投降,實在是太沒面子了,以後該怎麼混啊?
就在章邯猶豫的時候,戰報傳來,項羽率兵來襲。
章邯正愁項羽遲遲不戰,自己找不到理由投降,見項羽來戰,興奮異常,立刻帶人迎戰。
這一戰,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打得好開心。
結果很簡單,章邯戰敗,算是找到一個相當合適的理由投降了項羽。
項羽獲勝,收編了秦朝政府的最後一支中央軍。
本來是件很不錯的喜事,卻不料當中出了一些小問題,使得此次勝利有了些瑕疵。
章邯手下計程車兵多為秦朝士兵,被項羽收編後,發現自己前途黯淡,而且相當不滿意被這些農民起義者命令,便私下商議如何叛變。
當然,計劃是計劃,還沒來得及實踐就被項羽抓了個正著,找來幾個領導商議了一下後,就挖了個相當大的坑(可容納20萬人),把那些秦朝士兵全扔下去,埋了。
不管對錯,項羽幹了就幹了,誰也不能把他怎麼樣。埋了人後,封了章邯等人的官,趕緊帶人繼續西進,準備對咸陽來個大包圍,一舉滅了秦朝。
由於秦朝的最後一支中央軍被項羽活埋了,剩下的地方守軍都是菜鳥,被吃掉,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於是項羽部署好軍隊,意氣風發地帶人去收拾趙高和傀儡秦王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劉邦入關,奪得咸陽的控制權。
8、秦朝倒閉了,誰幹的?
其實,劉邦最先入關,是一個必然。
首先,當初楚懷王坐鎮彭城,也就是鉅鹿被圍的時候,分配任務是個關鍵。
由於楚國集團是本是項家掌權的,項梁死後,還有項羽、項莊等人在。
楚懷王要奪權,就只有先削弱項家兵權,而項羽是主腦,不用說,派去打鉅鹿城。讓宋義帶隊,也就是讓他
去玩玩的,卻沒料到這小子居然能翻身。
關於這點,換誰,誰也料不到。
而此時,給劉邦的任務指令卻是,帶人操秦朝的老窩。
這是一個優勢。
再來,鉅鹿一戰,匯聚了天下各大勢力集團,敵對雙方均派出了主力部隊交戰。
所以,無論是咸陽城,還是一路上的秦朝勢力都顯得十分虛弱,劉邦行進路上少了許多阻撓。
這是第二個優勢。
至於第三個優勢,便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劉邦這人沒什麼優點,但就偏偏有些自知之明:自知帶兵打仗不如樊噲;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內政外交又不
如蕭何,所以乾脆什麼都不用想,只管聽,別人如何建議,自己就如何做。
人一但有了自知之明,為人就少不了謙虛的,所以一路上碰到的秦朝守軍,劉邦的原則是能不打就不打,只
要讓我過去,你們自己說了算。
大多秦朝守軍眼見鉅鹿一戰,秦朝的中央軍全軍覆滅,秦朝算是完蛋了,早點投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