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代一群狂熱的年青人之手,道士被趕走,土木結構的房屋被燒燬,然後到了九十年代末,一個景區移民點在道觀原址上建立起來,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小鎮。
欣隆寺始建於清末,起初只是幾間破舊低矮的房子,不知道為什麼逃過了衝鋒隊的攻擊和縱火,幸運地儲存下來,並且在後來香火極旺,進入九十年代中期,寺院不斷擴建,到了2010年的時候差不多佔據了小半片山坡。
世事難料,真正具有文物價值的建築物被毀了,然而那個歲數不算大的寺廟卻存活下來並且發展迅猛。
丁能樂呵呵地說:“我想出一個賺錢的好辦法啦?等回去之後,你想買多少時裝都沒問題,咱們的轎車也應該換一輛更好的,房子也得買一套更大的。”
“我倒沒想那麼多,只要成功的穿越時空回來了就挺高興。至於換點值錢的東西帶回去的事只是副業,並不重要,因為我們以後還可以再來。”阿朱說。
靠近道觀,阿朱摸出一片布,把腦袋包裹嚴實,然後加上面紗,這樣一來就沒人能看到她的銀色頭髮和洋人面孔。
一名中年道士輕輕推開了門,他挑了一根扁擔和兩隻木桶,顯然準備去打水。
阿朱上前跟道士閒聊了幾句,問是否可以借馬,她願意奉上一粒玻璃珠當作報酬。
沒想到這道士並不貪圖東西,說待會他要進城辦事,趕著一輛馬車去,可以順便帶上兩人。
餅乾
坐在搖晃不停的馬車裡,看著趕車的道士背影,丁能不禁想,看來古代這旯旮的人還是挺地道的,全是後來的所謂鬥爭鬥來鬥去,弄得人們道德淪喪,信仰全無,一個個全成了拜金主義者。
中年道士穩妥地趕車,動作極熟練,看得出經常做這事,算得上一位好把式。
拉車的馬有兩匹,個頭不高,看著卻挺有勁。
丁能發現這個時代的綠化真是好,到處都是樹,他和阿朱必須時刻注意路邊的樹枝,以免擦傷面部甚至敲破腦袋。
路面很不成樣子,很狹窄,長滿了草,看得出長期無人照管。
道士有時必須得停下,用柴刀把擋道的樹枝斬斷。
路上阿朱與道士不時聊上幾句,丁能聽得多了,也學著同樣的遣詞用句方式插幾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