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部分(2 / 4)

小說:能源集團 作者:夢幻天書

獨立”教派)卻是快速成長。在華夏 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開始傳入中國,但當時傳入中國的是當年一度被認為是異端的聶斯托利派(中國稱景教,現稱“東方亞述教會”),後來在唐朝會昌五年(845年)被禁止傳播。元朝時基督教(景教和羅馬公教)又再次傳入華夏,稱為“也利可溫”(蒙古語“有福緣的人”),元朝滅亡後又中斷了。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穌會派來利瑪竇,他被允許在廣東肇慶定居並傳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華夏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東正教開始在華夏傳播。1807年,新教派遣馬禮遜來華傳教,新教也開始在華夏傳播。鴉片戰爭以後,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為基地迅速發展。1843年。洪秀全歪解基督教的教義,自稱是耶穌的弟弟,建立“拜上帝會”。後來建立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當然這些小型的分支在大規模的合併中早就沒有了,現在最主要的就是存在著三個派系,一個是天主派系。也就是李從面對的這個,還有一個就是東正教,那些綠衣服的傢伙,剩下的就是新教了,目前來說李從還沒有遇到的。

三大教派不僅僅是表面爭鬥的。他們的教義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項聖事,即聖洗聖事、堅振聖事、修和聖事、聖體聖事(彌撒)、婚配聖事、聖秩聖事、病人傅油聖事。在這其中,彌撒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誦經也是天主教信徒經常進行的活動,這些經文大都是一些經過編排好的重要經文的連禱,例如天主經﹐宗徒信經和《玫瑰經》。

東東正教派的神學和對於經卷的解釋都是遵循基督教興起初期所傳下來的典範。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繼續和延續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學和信仰。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正教是最保守的基督教派。當然。現在人們也不好接受他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的。

新教具有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不同的教義,比如:信義宗(路德宗)強調“因信稱義”,即得以稱義是不需要任何善行,只在乎信;人人皆可為祭司,因為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只有聖經為最高的權威,並只承認洗禮和聖餐禮兩者為聖禮。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注重聖事(即聖禮)的傳統截然不同,新教後來又加入了一些英國統治分子的元素。他們是最為不純潔的,天主教徒一般都會說他們是黑暗教廷的。

在華夏雖然也有大量的基督教徒,但是跟這三派基本上沒有任何的聯絡,當然了華夏的教派實力也不時多麼的強大,畢竟他們成立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點,19世紀後半期開始,由於列強加在華夏的各種不平等條約,教案的不斷髮生,促使華夏基督教徒決心擺脫外國宣傳機構的控制,自立教會。1873年,華夏人的第一個自辦教會成立,此後這種活動不斷開展,1918年“中華國內佈道會”成立,這是華夏基督教徒自治、自養、自傳的最早團體。非基督教運動發生以後,中國教會中的領袖人物和廣大信徒都認識到:華夏人必須有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必須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教會,從而使中國基督教“本色化”。

1922年,中國基督教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基督教“本色化”也由此開始了,該會議提出了中國本色教會的原則就是“自養、自治、自傳”。中國基督教“三自”原則的確立和本色教會的發展,使中國教會在社會中體現出新的活力。在組織體系上,中國基督教開始了朝向本色化的結合和創新,出現了教派合一的趨勢和突出“中華”的觀念。在政治態度上,本色化運動也明確表明反對不平等條約,並積極參與到廢除這種條約的運動中來。受到廣大教徒的熱烈歡迎。

所以在遇到跟教廷的麻煩的時候,李從倒是沒有考慮自己的後院是不是會起火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家人,李從對於這些教廷內部的爭鬥雖然早就有耳聞,但是實在是沒有想到他們的爭鬥竟然會那麼激烈的,就好像現在來說,怎麼說你們也都是有一個老大的,你們是不是該先解決了我以後,在來解決你們內部的事情呢?李從看資料的時候薩拉已經回過頭去跟那個格萊迪亞對上了,好像他們才是最重要的敵人一樣,這些人難道遇到內部爭鬥的時候連外面的一些事情都不管不問了麼,而且李從看到包圍自己的祭祀們看外面那些綠衣服的傢伙比看自己還要憤怒的,要知道自己可是剛剛的殺了他們不少的人的。

眼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