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直接倒向了能源集團那邊,歐羅巴在那邊的軍事基地都受到了攻擊,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衝突事件,但是近期內要是不撤回來的話,估計結果肯定不好。
“夠了,你們就是隻會說大話的, ;也不看看我們現在的情況,我們在跟李從剛剛的交鋒中可是損失了上千億歐元的,要是我們的大西洋艦隊真的跟李從的印度洋艦隊對上,我們要投入多少?要是勝利了還好,可要是在家門口都失敗的話,我們該怎麼給我們的老百姓們解釋這個事情呢?這些你們都想過沒有,就好像當年的西班牙無敵艦隊一樣,你們都忘記了嗎?”一個歲數稍微大點的傢伙說道,他的祖上就跟那支輝煌的無敵艦隊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他的話,在場的眾人有人冷靜下來了,剛才好像真的是有點過分了,那個無敵艦隊?????
當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掠奪金銀財寶,致使西班牙很快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並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佔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據統計,公元1545~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即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採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佔它來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國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訴諸武力,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扶上英國王位。為此,他在英國開始進行顛覆活動。
瑪麗早在1568年就因蘇格蘭政變而逃到英國,被伊麗莎白所囚禁。當英國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慫恿下謀刺伊麗莎白而另立瑪麗時,伊麗莎白乘機處死了瑪麗。腓力二世謀殺不成,就決心用武力征服英國。
當時,英國的海上實力並不強大,難以與西班牙海上艦隊相匹敵,只能靠海盜頭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組織的海盜集團在海上襲擊、攔劫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進行海盜活動。而腓力二世卻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無敵艦隊”。
為什麼強大的“無敵艦隊”竟然在寡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一戰而負呢?大致有三種意見。
一是基礎說。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強**統治,搜刮民財,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四伏。這次戰爭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揮失當說。另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西班牙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腓力二世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焉有不敗之理?
三是天災說。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它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