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部分(3 / 4)

小說:能源集團 作者:夢幻天書

聯的安全和焦慮,將從土耳其撤出自己的這種手段”;蘇聯保證在安理會範圍內宣告尊重土耳其領土和主權的不可侵犯xìng。他強調美國也應該發表類似的宣告。肯尼迪於27日就赫魯曉夫給他的sī人信件作出了回答,提出如果蘇聯在聯合國觀察和監督下把部署在古巴的武器系統撤出,並保證不再把它們運入古巴,美國同意“馬上取消現在實施的隔離措施”、“提供不進攻古巴的保證”。羅伯特?肯尼迪會見蘇聯大使。要求蘇聯在48小時內從古巴撤走導彈,表示“美國不能在威脅的壓力下作出撤走在土耳其的導彈的決定”,給自己在外交上和西方盟國內部造成不利影響。他告訴這位大使“肯尼迪總統早就急切地想把這些導彈撤出土耳其”。10月28日,赫魯曉夫在廣播講話中公開答覆肯尼迪,蘇聯政府下令“拆除您稱為進攻xìng武器,並加以包裝運回蘇聯”。在這封公開信中,赫魯曉夫重申“蘇聯政府曾為古巴政府提供經濟援助以及武器。因為古巴及其人民曾經常受到入侵古巴的不斷威脅”。赫魯曉夫對美國飛機入侵蘇聯和古巴領空進行了譴責,但表示願意同意同肯尼迪交換意見共同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肯尼迪政府認為在古巴導彈問題的主要目標即迫使蘇聯撤走導彈,消除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已經達到。蘇美雙方都採取措施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古巴導彈危機成為了歷史。

早在19世紀前期。美國人就高舉起門羅主義大旗,高喊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經營著美洲的美國人。美國視美洲為其禁地,不容他人染指,西班牙勢力被趕走。一百多年來從未有任何國家膽敢在美洲捋山姆大叔的虎鬚,赫魯曉夫是第一個。李從就算是第二個了。但是跟赫魯曉夫比起來李從還是有些不足的,人家放的可是核武器,能源集團僅僅在美洲南端設定了自己的幾個基地而已。

古巴與美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拉美是美國的後院,古巴是美國後院的一根芒刺。蘇聯將古巴作為伸向西方深處的橋頭堡。在蘇美冷戰的大背景下,位於加勒比海美國傳統勢力範圍內,蘇聯在小小的島國古巴部署導彈將使美國感到如芒在背。蘇聯政府認識到古巴的戰略地位對美國重要xìng。認識到這個問題對美國來說多麼痛苦。李從和李耳也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選擇古巴這個地方的,而且態度強硬,就是要美國人看清楚,要是他們繼續弄出什麼巨型烏賊來的話,能源集團可是會選擇戰爭來解決的。

李從是十分了解當年赫魯曉夫的想法的,赫魯曉夫或許也知道可能會面臨嚴重的軍事衝突,但是思前想後覺得這場大賭博還是值得一試的。赫魯曉夫的打算是,在古巴秘密部署核導彈,並且力爭在美國發現之前做完這項工作。這樣即使美國發現並採取措施摧毀它們也不怕,因為只要有1/10導彈留下來。就能給美國以致命打擊。它們是對準著一批特定的美國城市的。如果發射出來,幾分鐘之內800萬美國人就會喪命。赫魯曉夫可能斷定,美國人太膽小,肯尼迪是個軟弱的總統。不敢冒核戰爭的風險,美國人一旦實際面對著這些導彈除了抗議之外,不會做什麼別的。這樣,美國人就會在全世介面前顯得軟弱無力和優柔寡斷,從而使盟國不相信美國的話,而謀求與蘇聯人的和解,特別是聽任gongchan黨在拉丁美洲的影響,來達到訛詐的目的。蘇聯認為“在侷限於古巴的衝突中使用低消耗的短程核武器將不會jī怒針對蘇聯的大規模核報復”。這並不是說只要有侵略,就會使用核武器。也許蘇軍將進入山區去打游擊戰,象卡斯特luo曾經打過的一樣。留下核武器和導彈在他們後面。也許美國人將不許發動進攻,這樣因此讓蘇聯人有一個體面地撤退。也許赫魯曉夫將容忍卡斯特luo被推翻和紅軍被羞辱。將核導彈安在美國佬的鼻子底下,赫魯曉夫似乎出了一口惡氣。到底在美國門口埋了一顆地雷,將世界的視角從東半球轉到了西半球。可是,他沒有料到,一場軒然**ō由此引起,戰爭危機同樣也威脅到蘇聯。赫魯曉夫也為自己出了一道難題。最終的結果也是他沒有想到的。

古巴導彈危機促使克里姆林宮下決心大力發展核武器,改變劣勢,洗刷當年“懦夫的恥辱”。果真到60年代末蘇聯就趕上了美國,使蘇聯在全球爭奪中逐步轉為攻勢。

在導彈危機的餘煙中。軍備競賽得到了加強,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處理,競爭在一些正式的協議裡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試驗條約》、1968年的《不擴散條約》和1972年的《戰略武器限制條約》,還有同樣重要的非正式的關於雙方都容忍衛星偵察的諒解備忘錄。到70年代晚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