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就一定好漢。有好老子的人可多了!你看看我那慫兒。。。。。。”
特別演藝 蒙古餐廳
車隊悠然前行,除了沿途人口稀少的小鎮就只有一望無垠的綠草地。中途停了幾回車,臨近傍晚的時候終於到達了傳說中的邊境口岸——二連浩特。
進入城市的第一映像,乾淨整潔,高樓林立。大概是人口稀少的緣故吧,車流稀疏,交通一點都不擁擠。街道兩邊的牌匾、標語都是漢蒙雙語對照的,沿途看不到幾個行人,生意冷冷清清,一切都顯得那麼井然有序。
據資料上說,城市經濟主要以雙邊轉口貿易和旅遊業為主。城市人口大多數還是漢族。各色商品琳琅滿目,異國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門。最著名的要數各式望眼鏡和俄羅斯木雕套娃。
沐著夕陽在空曠的國門前兜了一圈,便帶著車隊調頭折回了提前預定的酒店。
晉三虎對各大酒店竭力推薦的夜總會“特別演藝”全然提不起興趣,坐在飯桌上罵罵咧咧,憤憤抱怨著廚子的手藝。一併捱罵的還有“別有居心”的晉長榮,他就知道對方是奔著“演藝”才安頓了這麼個倒黴地兒!
莫莉雙手撐著下巴,對著眼前無比金貴的菜葉子暗自納悶:這要在北京的菜市場兩塊錢一斤頂大天了吧,到了這鬼地方比羊肉貴兩三倍呢!菜難吃,肉也不咋地,竊竊地掃過身邊沉得像鍋底似的黑臉,湊到耳邊小聲勸慰道,“出來就圖一開心,生哪門子氣啊?不想吃就甭吃它了,咱上街轉轉去?”
沉默了半晌,抬眼掃過鴉雀無聲的飯桌。起身看了她一眼,惱恨恨地出了包房門。
莫莉給在座的眾位使了個眼色,疾步追了出去,連跑帶顛地跟在某人身後,“哎,你咋跟小p孩兒似的!一桌子人都看你臉色,還讓不讓人吃了?”
“看我的臉色就對了!”憤憤低咒,“看他們下次還敢不敢這麼不著調了!”停下腳步,長出了一口惡氣。看了看幾步之外的一群“跟屁蟲”,伸手攬上她的肩膀,“沒招呼好你啊,叫我的親疙蛋兒受治了。”大庭廣眾之下放肆地吻了她的臉頰,“走哇,到夜市上耍耍!”
出了酒店大門,叫人給方才分手不久的幾個“國際倒爺”打電話,上車換了身清爽的衣裳,應邀來到了位於察哈爾街的一間由外蒙人開設的特色餐廳。
餐廳沒招牌,也沒有店名,幾個漂亮的女服務員都來自外蒙,漢語說得忒差勁。如果沒有幾個精通蒙語的國際倒爺陪同,壓根就沒法溝通。
上菜的速度也極具外蒙特色,一個字——慢。
據說,有一桌好宴席在十里之外等著白吃, ;而一百米處有點米粥,外蒙人寧可喝粥也不會走十里去赴宴。這是一個外蒙朋友用英語告訴莫莉的。
敬酒歌一唱起來,酒杯就放不下了。晉三虎伏在耳邊偷偷地提醒莫莉,千萬別急著喝,務必等他們都唱完。蒙古人唱歌大喘氣,要是停下來就喝,喝完一杯還得再斟滿,一首歌下來,非得被灌死不可。
飯菜上來的時候,小丫頭當即就眉開眼笑了。難怪某人的臉色會那麼難看,相比之下剛剛那飯就不是人吃的!
這小店裡烤羊肉和羊雜碎真是沒得說,最叫人停不了嘴的還是這沙蔥土豆了,又甜又糯,完全不是平常吃土豆的口感,太好吃了。。。。。。
異國風貌 鑽石恆久
扎門烏德,意為“道路之門”,這裡便是他們進入蒙古的第一站。帶車過境的手續相對要麻煩得多,等了半大天終於過關放行了。
鎮子很小,路上的行人更加稀少,土壤嚴重沙化,在莫莉的看來這裡與夢想中的草原相差甚遠,叫戈壁灘還差不多。
俄式風格的火車站是國內遊客的必到景點,但也只是去看看,沒什麼精彩之處。感覺和國內的火車站差不多,廣場上停滿了旅行大客,目光所及的範圍之內全都是南腔北調的中國遊客,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去了哪兒也不知道!
車站主體建築是尖頂黃牆的樓房,裝飾著東正教的小洋蔥頭。廣場附近有個小市場,出售各種小件的蒙古手工藝品。有馬皮、牛皮做的皮靴,有水壺,蒙族服飾,呢帽,氈靴。還有酒具,牛角號,蒙古刀,馬鞭子,馬頭琴,據說琴絃是用馬筋做的。
買了一些牛肉乾,乳酪和成吉思汗牌的啤酒,付款的時候,商販們都能用流利的漢語交流,接過照樣流通的人民幣百元大鈔後居然也會內行的照照水印,搓一搓,太不可思議了。
莫莉接過找回來的一大摞“圖格里克”,懶得清點,反正也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