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推動降低汙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這一次,在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哥本哈根會議上,WWF和其他國際組織一道,呼籲各國減排,便是以社會團體的責任心,為挽救瀕臨沉沒的城市盡現力量。
· 中國海平面上升樣本城市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地球劫難(21)
上海被視為氣候問題的重點研究物件——它不僅使用太湖水,而且瀕海而居,易受各種風暴潮的影響、城市建設帶來大量的高層建築,地下交通和超標開採水源讓她面臨“地陷海升”的危險。
事實上,全球變暖已使得上海受到十分明顯的影響。在近50年,上海城區氣溫上升了℃,是全國同期升溫的兩倍之多,是全球資料的近4倍,與全球其他同型別的河口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休斯頓、新奧爾良等)相比也更為明顯。
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也給上海帶來了威脅。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是我國南北海岸的中心點,處於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目前上海市平均海拔僅為大約—米,最低處只有米。
“近30年來,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於全國沿海平均的90毫米,比如崇明的東灘、浦東臨海的很多地勢低窪地區,則呈現‘陸地面積越來越少’的趨勢。如果不採取相應措施,上海的部分生態脆弱區可能會遭受致命一擊,也將面臨不同程度被淹沒的危險。”復旦大學專家王祥榮表示。
· 2050年或遭淹沒
據預測,未來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上升8—13厘米,有些地區會面臨更大風險,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將較1990年上升70厘米。按照國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有防潮設施情況下,如果海平面上升65厘米,按照歷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可能淹沒包括上海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和江蘇海岸13%的土地,也就是說,長三角富庶的多數城市,都將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經濟損失可達2372億元人民幣,受災人口達2349萬。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認為,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在地域空間上也存在較大的異質性;綜合脆弱性分析表明:最脆弱的區域主要分佈在崇明東灘、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及沿岸緩衝區;次脆弱的區域主要分佈在崇明島北部、橫沙、長興兩島、南匯口、杭州灣沿海灘塗溼地和上海的主要水系;其他地區為弱度脆弱區或不脆弱區。IPCC進一步分析認為,上海的脆弱性指數與溫度和降水成正相關,未來氣候變暖可能會使上海地區變得更脆弱。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上海近50年降水災害機率比前50年上升了個百分點;極端最高氣溫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出現了℃的極端高溫;氣溫、降水和氣流的變化加劇了風暴潮產生的可能性,同時風暴潮產生的損失也隨之加大。“類似新奧爾良颶風的極端氣候事件,在上海會不會有,我們的研究現在不能確定。但總的趨勢是機率在增加。”王祥榮說。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司長林山青表示,海平面上升會加劇風暴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及鹹潮等海洋災害。
沿海、沿江的城市都難以避免沉降,它們加重了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副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學教授汪品先,在路透全球環境峰會上說“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經使全世界範圍的問題;但是,在中國沿海城市中,上海和天津面臨的挑戰最嚴峻,主要因為土地下陷。”
2002年,由上海地質學家集體編寫的《上海城市地質——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書中提到:自1921年上海首次發現地面沉降現象到1965年的44年間,上海下沉的平均數是米,最厲害的地方達到米,沉降面積已達1000平方公里。
地球劫難(22)
路透社2008年10月的一篇報道稱,20世紀70年代,上海政府積極回灌地下水,土地下陷程度明顯減輕,地表甚至有所上升。但90年代上海開始如火如荼的建設,地表又開始下陷。
儘管上海現在採取措施阻止過度抽取地下水,但研究人員擔心,雨後春筍般的高樓將使地面下陷。
華東師範大學的地質學教授許世遠說:“地下水使用多或高樓密度大的地區,(土地下陷)問題較嚴重。”權威建築資訊提供機構安波利斯稱,上海有大約1萬座建築高於10層,其中80%是最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