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苡薰頭回搭話,沐蘭是聽見了的,只懶得搭理。
原當梁苡薰叫晾得這一下,定會識趣地走開,沒想到一回搭話不成,竟又搭了二回。這回連“郡主”都叫出來了,一副不同她搭上話不肯罷休的架勢。
她才從園子裡過來,不曾同安老太君和紅玉單獨說上話,不知梁夫人帶著梁苡薰過來賠罪的事,心下不免好奇,這小姑娘哪兒來的底氣,以為前腳罵完了她,後腳示個好她就不計前嫌了?
是覺得她大度好說話,還是打量著她軟弱好欺負?
可惜了,她既不軟弱,也不大度。
抬眼掃過去,嘴角一翹,正要說話,就聽趙重華嗤笑一聲,“好厚的臉皮!”
梁苡薰捏著帕子的手一僵,臉倏地漲紅了。手臂舉在半空,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小姑娘說笑正歡,冷不丁聽得這樣一句,都有些愣怔。瞧著趙重華一臉不假掩飾的鄙夷之色,沐蘭雖嘴角含笑,眼神卻是疏淡的,再看梁苡薰,全然一副做賊心虛的模樣兒,便是先前不明白,這會兒也能猜出幾分。定是梁苡薰做過什麼,得罪了這兩位。
終究不知箇中詳情,不好多嘴,相互遞著眼色不開腔。
剛還說說笑笑的,因這一句話忽地靜了下來。閻靜蘿眼見著氣氛要壞,伸手扯住梁苡薰捏著的帕子一角,拉近了細看,“這柳燕迎春圖繡得可真好!”
主家出面打圓場了,自有給面兒附和的,“確實是好,跟你這身衣服正相配。”
梁苡薰忙按下滿腔羞憤,打起精神應對,“不成的,這巴掌大的一幅圖,我足足繡了半個來月呢。”
“怪道這樣精細,原是花了大工夫的。”另有一個瓜子臉的姑娘接了話,又扯了身邊一位姑娘的帕子道,“你這個繡得也不錯,是兩面針的繡法兒吧?”
附近的幾個小姑娘都湊過去品評那方帕子,將話題從梁苡薰身上引開了去。
梁苡薰趁機往後退得一步,將自個兒隱在姑娘堆裡,嘴裡悄悄吐出一口氣來。心說幸好這裡有兩位郡主,她剛才又沒指名道姓地稱呼“綏川郡主”,否則方才這臉可就丟大了。
記恨地看了沐蘭和趙重華一眼,暗暗發誓,日後有機會,定要將這兩個踩到泥地裡去。發誓完了又擔心起來,唯恐沐蘭這口氣還未出盡,人前背後地說她壞話。
外頭喊一聲“開宴”,小姑娘們忙止了談笑散開,各自找好席位落座。
這群小姑娘裡頭只沐蘭和閻靜蘿是有封誥在身的,當仁不讓坐在上首那一桌,陪坐的也俱是趙重華這樣,家裡出了三品以上大員的。
餘下的便往別桌去坐,自家都是白身兒,也不好拿了父兄祖輩在朝中的品級來分座次,撿著要好的坐在一處。
梁苡薰原是坐在許姑娘旁邊的,等混在小姑娘之中迴轉了來,見自個兒的位子上坐了一個鵝蛋臉的女孩兒,同許姑娘手拉著手,聊得正歡。打眼一掃,那一桌坐得滿滿當當的,沒了她的位子,便在旁邊那桌撿個空位坐下。
往那邊望一眼,想叫許姑娘挪過來。許姑娘卻連眼皮兒都沒抬一下,一門心思跟那鵝蛋臉的女孩兒說笑,頓覺叫好友疏遠了,鼻子一陣發酸。
坐在她旁邊的小姑娘見她眼圈泛紅,在桌下扯了扯她的衣角,細聲細氣地問道:“你沒事兒吧?是不是因為趙姑娘那樣說你?”
梁苡薰還道哪個這樣多事,一扭頭,便瞧見一張天真爛漫的臉,也就八~九歲的模樣兒。念頭一轉,便將心裡湧起的那點子厭惡壓下,朝她愴然一笑,“多謝你關心,不過你莫問了,仔細那兩位連你也一道誤會了去。”
小姑娘眨巴眨巴眼,轉過去同坐在她另一側的姑娘小聲地說了幾句什麼。
梁苡薰拿帕子遮著嘴冷笑一聲,既然解沐蘭不肯饒人,她就先下手為強,宣揚解沐蘭器量小不容人,等解沐蘭再說她壞話的時候也沒人信了。
打著這個主意,便待那小姑娘愈發親切,借那張“童言無忌”的口,說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話,又不時地拿帕子按眼角,作出一副委屈的模樣。同桌的人雖不知內情,可也叫她引得生出不少猜測來。
趙重華遠遠地瞧著梁苡薰惺惺作態,一聲接一聲地冷笑,“說她臉皮厚,她連臉都不要了。”
沐蘭伸手拍一拍趙重華,“自作孽不可活,由她去吧。”
她是懶得在這種瘋狗一樣逮誰咬誰的人身上浪費精神的,那些世家姑娘哪一個都不是傻子,一回兩回瞧不明白,三回四回總能瞧出端倪,但看那個粉墨登場一回,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