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驚訝,這實屬正常。作為那個年代的人,你可以不知道天氣預報,也可以不知道蔣介石和汪精衛,但你卻肯定知道孫殿英和他主謀的東陵大案。
所謂的東陵大案,是指一九二八年秋季,滿清皇陵所遭受的滅頂之災。這場災難損失之大,影響之惡劣。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當時正處於軍閥混戰的諸侯時期,各地部隊尾大不掉。中央政府為了擴充實力,以裁軍和整編的辦法招兵買馬,排除異己。這一舉措,立馬就惹惱了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原奉系軍閥孫殿英。
孫殿英為人貪婪,見利忘義。以他的秉性,自然不甘心就這麼被蔣介石吞併,於是便準備自立門戶,和中央軍分庭抗爭。但打仗打仗,打的就是人和錢,想要搞自己的小九九,軍餉不湊齊,萬事都得作罷。思來想去,滿面愁容的孫殿英終於把目光放在了清東陵上,在他的眼裡,那哪裡是什麼墳墓呀?分明就是堆積如山的雪花白銀呀!說了就做,三天之後,他便藉著軍事演習的機會,率領大股部隊,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東陵。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五位皇帝葬在這片虎踞龍盤之地。
而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慈禧太后的陵寢。
這個統治大清朝長達半個世紀的老太后,一生卑躬屈膝,視列強瓜分中國而不顧,當真應該千刀萬剮。不僅如此,她還是個奢侈的主兒,經常在挪用了大半個國庫之後,連眼皮都不眨一下。她的地宮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將近三百餘萬兩,持續十四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據說,慈禧的地宮的豪華程度,連紫禁城都難與為匹。
二十世紀前後,經過土匪和軍閥的歷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寢的陳設珍品所剩無幾,剩下的唯有深埋於地的慈禧地宮。這時的一份神秘筆記很可能幫了孫殿英的大忙。據傳當時有一份《愛月軒筆記》,是晚清太監李蓮英口述,由其侄子執筆寫下的。它詳細記載了慈禧地宮中各式各樣的陪葬品和無價之寶。
於是,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慈禧的地宮就成了孫殿英的首要目標。
慈禧的地宮上方,堆砌著高大的方城明樓,後方則依山而建。如果不能準確地找到入口,要想進入地宮是十分困難的。
從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為自己修建地下宮殿開始,歷代帝王都極度重視地宮的修建,那是他們靈魂轉世的場所,是盛放棺槨及殉葬財寶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環節。為了防盜,他們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堅固的城牆,設定數以千計的守陵士兵,制訂最為嚴苛的法律,為保守秘密甚至不惜坑殺數以千計的工匠。而慈禧的地宮則吸取了歷朝歷代的經驗,在防盜措施上不可謂不處心積慮,防備周詳。
可即便如此,還是阻擋不了孫殿英的利慾薰心。於是,在驅散了旁人之後,這場震驚中外的特大級盜墓活動,終於拉開了帷幕。
起初,士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裡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可結果都是一無所獲。
孫殿英比誰都清楚,自己的偷天換日之計根本瞞不了多久,眼下時間緊迫,要是如此興師動眾卻一根雞毛都沒拿到,那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他的狗頭軍師靈機一動,為孫殿英出了一計,沒人知道這個計策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只知道,在第五天黎明,軍營裡突然來了幾十個行色匆匆的陌生人。
這些人模樣古怪,說話盡是天南地北的腔兒。而且帶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有洛陽鏟、鐵鍁、洋鎬、繩索等等不提。
後來,有知情計程車兵傳出去,才知道,這些個陌生人,正是活躍在山西,上海,南京一帶的盜墓賊。
其中,更有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這幾大門派的翹楚,這傳聞是真是假,怕是隻有洩露秘密的人,自己心知肚明瞭。
不過有一點是真的,那便是盜墓賊們的本事的確不遑多讓,正應了那句諺語: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上竄下跳的,不消半天的功夫便摸到了地宮的入口,把一旁圍觀的孫殿英眼珠子都差點瞪掉了。
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洩露工程的機密。在啞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便是這地宮入口。
慈禧的地宮構造複雜,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