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臣子名叫浮游,生得狀貌奇異,渾身血紅,形狀又彷彿像一隻老熊,走起路來不時回顧,說起話來總是先笑,足見得是一個陰狠險詐的人。但共工氏對於他的說話非常相信,沒有不依的,他以為天下世界只有浮游一個是好人,其餘沒有一個可用。
一日,浮游向共工氏說道:“從前我們共工國的君主康回霸有九州,何等威風。自從給女媧氏害了之後,到現在七百多年,竟沒有一個人能夠復興起來,實在是我們共工國的羞恥呀!
現在大王如此雄武,我想正應該定一個方法,將從前偉大的事業恢復過來,方可以使天下後世的人發生景仰。大王以為何如?”共工氏道:“不錯不錯。但是,想一個什麼方法呢?”
浮游道:“我想,從前康回君主的失敗是失敗在專門講究水攻,不能另外講究打仗方法的原故。從前打仗都是用木頭竹竿,所以打起仗來人多的總佔便宜。那時女媧氏的人雖不多,但是能運用神力,所以康回君主打敗了。自從神農氏以石為兵,軍器已有進步,到得蚩尤氏發明了取銅之後,創出刀戟大弩等,黃帝軒轅氏又製造弓箭,打仗的器械愈變愈精,那打仗的方法亦與從前大不相同了。不在人多,只在弓強箭銳,刀戟等犀利,就使人少,亦可以打得過人多。大王現在只要先將那各種兵器造起來,再挑選精壯的百姓,教他各種用刀用戟、拉弓射箭的方法,日日操練,以我國共工百姓的勇敢,再加之以大王的本領,我看就使霸有九州,亦不是煩難的事情。再則,我還有一個方法,我們如遇到打仗的時候,叫我們的兵士用一種極厚的皮,做成衣服的式樣,穿在身上,那麼我們的弓箭刀戟可以傷敵人,敵人的弓箭刀戟不能傷我,豈不是必勝之法嗎!這個皮衣的名字,就叫作鎧,大王以為何如?”共工氏聽了,不勝大喜,當下就叫工匠趕快地去製造各種兵器和鎧,一面又叫百姓日日操練。但是,經費不敷了,又聽了浮游的話,到百姓身上去搜括,弄得來百姓叫苦連天,但是懼怕共工氏的刑罰重,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卻說共工氏有一個兒子,名叫后土,生得慈祥愷側,和他父親的性情絕不相同。眼見父親做出如此暴虐行為,心中大不以為然,趁便向共工氏諫道:“孩兒聽說,古時候的聖人都是有了仁政到百姓,才能夠做天下的君主,沒聽見說用了武力能夠征服天下的。現在父親聽了浮游的說話,要想用武力統一天下,孩兒想起來,恐怕總有點難呢!況且從前康回君主那樣的雄強,蚩尤氏那樣的本領,終歸敗亡,豈不是前車之鑑嗎?又況且現在的少昊帝在位已經八十年,恩澤深厚,人民愛戴,四方諸侯都歸心於他,就使我們兵力強盛,恐怕亦終究難以取勝吧?”
正在說著,恰好那浮游笑嘻嘻地走來,共工氏就向他將后土所說的大意述了一遍,並問他道:“你看如何?”浮游笑道:“世子的話亦說得不錯。只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古來君主失敗的,有些固然是由於武力。但是那成功的,亦未始不是由於武力。即如康回君主,固然由武力而亡,那女媧氏豈不是以武力而興嗎?蚩尤氏固然因武力而敗,那軒轅氏豈不是因武力而成嗎?武力這項東西,原是與百姓不利,不能算作仁政,不過除了武力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統一天下?所謂以仁政得天下的這句話,不過是個空言,豈能作為憑據!請看軒轅氏,是後世所稱為仁君的,但是照他的事蹟說起來,自從破滅了蚩尤氏之後,五麾六纛,四徵不庭,當時冤枉死的百姓正是不少呢!因為後來他做了天下的君主,大家奉承他,就稱他做仁君了;或者天下平定之後,做些有利益於百姓的事情,那麼大家亦就歌功頌德起來,說他是個仁君了。其實按到實際,何嘗真正是以仁政得天下呢?所以我想,只要事成之後,再行仁政不遲,此刻還談不到此。至於說現在的少昊氏,年紀已經大了,老朽之身,朝不保暮,我們正應該趁這個時候練起兵來,顯得我國家的強盛,叫天下都畏服我。那麼到得少吳氏一死之後,四海諸侯當然都要推大王做君主了。即使不然,到那個時候,天下無主,我們用兵力去征服他們,亦未始不可呀!”
這一番話,說得來共工氏哈哈大笑,連稱有理,回頭向後土說道:“你可聽聽,你們小孩子家的見識終究敵不過老成|人呢!”
后土默默無言,歇了半晌,退出來暗想道:“浮游這張利口實在厲害,我父親被他蠱惑,終究要受他的害。到那時國破家亡,我實在不忍看見,但是又沒有方法可以挽回,如何是好?
”後來一想道:“罷了罷了,不如我跑出去罷!”主意決定,到了次日,就收拾行李,棄了室家,悽然上道。臨行的時候,卻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