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2 / 4)

小說:上古秘史 作者:隨便看看

道,在西陵峽之東。自從西陵峽開通之後,水勢都向西陵峽而流,那條江漸漸乾涸斷絕,所以現在大家就叫他禹斷江。閒話不提。

且說文命自從開通了西陵峽之後,遠望西邊,連峰際天,愈西愈高。但是那一股水勢還是從梁州山上冒下來。因為梁州地勢從前瀕於西海,水都向西而流。後來地殼劇變,南西部聳起無數大山脈,西海之地,愈升愈高。因此所有海水分作三方面面傾注。向東北流的就是大河,釀成北方洪水之災。向東流的就是大江,釀成南部洪水之災。向南流的直向南方流去,倒亦不生問題。

梁州境界,東北從華山之南起,西南至黑水止,四面群山環繞,中間又有一個大湓地,本來是一個大湖。西海之水既然向東傾注,所以現在四川地方就受了極大的水災。水既積滿,當然從巴山、巫山溢位去。這種情勢,與龍門、呂梁未闢鑿以前的冀雍二州真差不多。所以夏禹治水,在北方是鑿龍門、擘太華、闢砥柱;在南方就是鑿三峽。但是龍門山高,下面臨著山海,施功難而日期較短。三峽之中綿亙七百里,山山相連,峰峰不斷,施功易而日期反長。這次最告奮勇是七員天將。一因地方平靜,並無妖怪,閒空之至。二因此地巫山是雲華夫人所住,他們彷彿家鄉之地,一切形勢,頗為熟悉,所以特別出力。而七將之中尤以黃魔為最。

一日,開鑿到一處,只見一座大山迎面而立。黃魔興之所到,就將它鑿了幾下,頓然成了一個老者之形。又將旁邊一座較小之山鑿了幾下,成了一隻黃牛之形。鑿好黃牛峽之後,一路又鑿上去,又開了好幾重山峽。那水勢奔騰而下,更是迅疾。

一日,正在開鑿之際,一塊大石陡然崩落,山洪就從缺口中衝來。七員天將趕快升天。七員地將趕快入地。獨有那蒼舒等及工人等,無從逃避,被石頭打傷而死。及被水衝去受傷而死的人不計其數。幸而文命、皋陶、伯益等此時適在他處,未遭此險。

後來仔細調查,知道蒼舒、叔獻二人系在旁邊監工,大石崩落之時急急奔避,足絆而僕,頭顱觸著岩石受有重傷,叔獻並傷及左臂。龐降、仲容、仲堪、季狸四個被山洪所衝,隨流而下,幸喜前有大木攀住,得以不死。其餘都尚無恙。惟工人之受傷者,及為巨石所壓而成齏粉者,以及為洪水衝去而失蹤者不下百餘人。後來由天地十四將急入下流尋覓,因而救生者約十餘人。

文命睹此情形非常痛悼。一面先將受傷者叫醫生從速妥善醫治;一面暫停工作,叫工人將附近山上大木,斬伐製造棺木將死者盛殮。那死於傷、死於水的,還不算慘。最可慘的,是被巨石壓死之人。眾人將巨石移去之後,但見一大塊人餅,血肉模糊。究竟總共死了幾個人,一時亦查不出;究竟這顆頭臚是哪個的,那兩隻手腳是哪個的,亦莫名其妙。要想棺殮,竟無從著手。有人主張將這許多辨不清的屍骸索性用火化了。文命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太忍心,太忍心!”橫革在旁說道:“人已死了,知覺全無,何謂忍心?”

文命太息道:“你道棺葬之禮何以通行起來的呢?上古之時,人死原是不葬的。父母死了,兄弟妻子死了,總是扛出去向曠野一丟,以為他已無知覺了。後來走過一看,只見他父母兄弟妻子的屍骸,竟在那裡給狐狸吃,給豺狼咬,你想心中過意得去嗎?過意不去,所以要葬。葬就是藏的意思,就是保護的意思。於萬萬無可保護之中,想出一個葬法來保護。又恐怕赤體埋在土中,雖則免了狐狸豺狼的咬嚼,仍逃不了蟲蟻蚯蚓等的攢噬,所以從前葬法總是厚衣之以薪。為什麼要厚衣之以薪?就是為保護。為什麼對於已經滅了知識的屍體,還要保護?這就叫作事死如事生。活在這裡的時候,有狐狸豺狼來咬他,有火來燒他,你看了忍嗎?活在這裡的時候,既然看了不忍,到得一死,相隔不到幾時,就拿了火來燒去他,試問良心到哪裡去了?離我們中國西面幾萬裡之外有一個國家,比我們中國的開化還要早。他們人死之後,就用藥周身塗擦,保護屍體,可以歷幾千年而不壞。以為幾千年之後,這屍體會得復生,所以需如此保護他。並且他們的君主,特別造起一個極大的大墳,專為儲藏屍體之用,以至於屍體堆積得很多。這種叫作迷信,叫作太過,原是不可為訓。還有一個國家,在我們中國的南方,幾千裡之外。他的開化比中國稍為遲一點。在現在亦算文明之國了,但是他們於人死之後就用火葬,而且以燒得淨盡為主。燒剩的灰和燒不盡的骨殖,則拿來丟在水裡。這個依我看起來,似乎太忍,似乎太覺不及。但是細細考察他們所以必定要火葬的緣故,亦有他們不得已之苦衷。原來他們那邊天氣甚熱,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