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2 / 4)

小說:上古秘史 作者:隨便看看

旨相合,所以敝國君立刻採取了這‘禮讓為國’四個字,御筆親題,頒發各地大小宮署懸掛。又採勸退讓明禮”四字,叫百姓製成匾額,家家懸掛,以為訓練民眾之標準。其餘里門、閭門、邑門,及通衢要道各處均有關於札讓的格言標示著。多少年來,頗著成效,居然小民無爭競之風,這亦是上國大聖人的恩惠呢。”

文命道:“敝國那位大聖人所講的,不止“禮讓”兩個字,何以貴國獨採用這兩個字?”那邑長道:“一則與敝國宗旨相同,二則一個國家最怕是亂,亂的原由多起於爭,能讓即不爭,就不亂了。”文命道:“凡有血氣,皆有爭心,貴國用什麼方法,使他們讓而不爭?想來決不是到處貼幾張標語就可以奏效的。”

邑長道:“這個自然。‘讓’之一字,是要兩方交讓的,決不是一方獨讓的。所以敝國教讓之法:第一,使之習禮。平日彼此相接以禮,就使偶有不平之事,自然能相忍,而不至遽出於爭。第二,使之明理。理明之後,自然知道讓是美德,爭是惡德,讓是決不會吃虧的,爭是決沒有好處的。終身讓畔,不枉百尺;終身讓路,不枉百步。貨悖而入,亦悖而出;言悖而出,亦悖而入。將這種理由時常和百姓講說,他們能徹底覺悟,自然好讓而不爭了。第三,是裁判得其平。假使人民發生爭執之時,決不可有所偏袒。對於父,總勸其盡父道;對於子,總勸其儘子道;對於兄,總勸其盡兄道;對於弟,總勸其盡弟道。一切都是如此。譬如有財的資本家苛刻做工的貧窮者,原是有的。但是政府對於資本家固然要曉諭禁止,使他萬不可苛刻。一方對於窮苦工人亦應該懇切曉諭,使他們安貧,安命,安分,萬不可博扶助貧窮的美名,使他們起來與資本家相抗。

因為人性本來有爭心的,導之以讓,結果還免不了一個爭;倘使再教他們爭,那個流弊,伊于胡底。況且那對方的人,亦豈肯就此忍辱受虧,吞聲默爾。其結果,必至勾心鬥角,蹈罅伺隙,無時不在相爭之中,非兩敗俱傷,即紛爭不已,國家發生這種現象,有何裨益;人民造成這種現象,有何樂趣!所以敝國政令,惟在敦禮習讓,自幼養成他們一種謙讓之風。偶有相爭之事,認為奇恥大惡,不可齒於人類。以此之故,幾千年來從無亂事發生。未識諸位先生以為何如?還請賜教。”文命等聽見這番議論,著實欽佩,都讚揚了一會。

當下那邑長又備筵席,請文命等宴飲。所有餚饌都是獸類之肉,原來他們是專門食獸的。庭前有一種薰華草,甚為美麗,可惜朝生暮死,不能持久,然而陸續發生,也不寂寞。宴飲完畢,忽然有兩隻大虎,斑斕猙獰,走到那邑長旁邊伏著,彷彿如家養的貓狗一般。

文命等看了,不禁駭然,便問那邑長道:“貴國素來豢虎嗎?”邑長應道:“是。”文命道:“不怕它反噬嗎?”邑長道:“不會不會,忠信之至,可孚豚魚,何況於虎?”文命等又暗暗嗟嘆。又談了一會,那邑長要請文命等見見他國王。文命因來往路程須十日以外,遂力辭不去。辭了邑長,仍到海邊,駕黿鼉而行。

前 頁封 面後 頁

第一百二十六回 漫話扶桑國 詳說君子情

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

且說文命等離了君子國,再向西南前進。忽見前面海中湧出一片平原,其廣無際,簸盪動搖,直衝過來。那隨行的千餘隻黿鼉悉數向前過去,彷彿衝鋒抵禦似的。七員天將一望,大叫不妙:妖物來了!那時坐下的黿鼉早已轉身向西北而逃,庚辰、黃魔吩咐:“眾天地將等小心保護著崇伯及眾人,讓我二人去看來。”說著,已凌空而起。但見那怪物來勢甚銳,眾黿鼉抵擋不住,紛紛四散。

庚辰和黃魔商議道:“快些!我們打它一下吧。”說著,舉起大戟,奮命向怪物身上戳去。黃魔兩大錘同時並下,但覺堅硬無比,又覺其中是空心的。那怪物經此打擊,雖未受傷,彷彿亦頗受震驚,頓然沉下。而海中又湧起一座大山,山上有兩個峰頭,能開能闔,直向庚辰等刺來。但是太大了,非常不靈便。

庚辰等又在兩個小峰上盡力打了幾下,那怪物料不能取勝,大山小峰又漸漸沉下,頓時覺得海面上透出一陣霧氣,漸漸迷漫四溢,由近而遠,咫尺不能相見。庚辰道:“不對不對。

崇伯不知如何,我們趕快去看吧。”哪知四望已迷了路程。二將乃升入天空,向下一望,但見沉沉妖霧,已將大海籠罩了大半,不覺躊躇無計,按下不表。

且說文命等自從黃魔、庚辰二將去了之後,要想回望他們戰鬥的情形。哪知坐下的黿鼉沒命的亂逃。轉瞬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