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老街
這條老街
2007年夏季。已經是夜深深了,鄰居家業已息燈睡下,百年老樓街上早已沒了人影,惟有街燈無私和忠誠地向黑夜灑著輝光。這條老樓街,儲存著許多座百年以上歷史的舊樓,曾經住著清政府的一位大親王,其舊宅還在;末代皇帝溥儀也到過這個地方。老樓街的傳說故事很多很多。老街上的多座建築和街巷常引來國內外的參觀者。
濱海市太陽區百年老樓街的一棟二層舊獨樓,一間居室裡依舊亮著燈,滿頭銀髮的老夫妻倆長時間地默默無語,斜坐在老式沙發上,間或發出一聲嘆息。他們住進這座舊樓已經有20多年了,這要感謝文革後的政策落實,他們才得以承繼父一輩的遺產。他們一個畢業於南開大學,丈夫唸的是中文系,妻子是北大畢業生,讀的是物理系,一起在濱海市教書整整30多年了,也曾經被下放到農村“勞動改造”。他們雖然現在已經是桃李滿天下,膝下一雙女兒早已長大成人,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而且都是那樣的事業有成,不用父母跟著操心,但是,她們兩個人的婚變竟然來得那麼突然和同時,一下子就將兩位老人平靜的生活打亂了,成天思慮著他們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這樣湊巧?人人享有婚姻自由這沒的說,可是兩位老人的心裡總是有一點不得勁。儘管姐姐海娟和妹妹海馨都有自己的辦公室和住宅,她們的生活和子女也不找父母的麻煩。40歲的海娟比妹妹海馨大4歲,兒子小萌也已經上了高中;36歲的海馨的兒子雖然只有6歲,但是很懂事,每天高高興興地活動在幼兒園裡,家中還有保姆負責做飯和料理家務。即便是這樣,兩位老人的心也還是放不下,作父母的非常希望兒女們最終能有個完整的家庭。他們認為的完整,無非就是家庭不那樣支離破碎,這是多少年的傳統觀念了,他們習慣於這樣的心態。令兩位老人不理解的是,海娟和海馨離婚後回到家來,依舊是那麼樂樂呵呵的,彷彿沒有離婚那麼一回事。尤其是海馨,每次回家來看望父母,看到母親擔心的眼神,就說:“媽,你幹什麼呀!你看我,和離婚之前比,有什麼不妥嗎?你們的好女兒現在不是很好嘛!”海娟在一旁豎起大拇指,做個特別贊成的表態給母親看。而70多歲的父親則一直穩坐在沙發上,默默地一言不發,聽海馨說話的時候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聽得很專注,心情似乎好一些。他知道,在兩個女兒各自的家庭裡,要說誰是“當家的”,誰最能幹,那理所當然要說是自己的女兒,尤其是海馨,當初她要結婚的時候,作父親的曾經暗自思忖過、著急過:不能再選擇選擇嗎?一個男人既沒有多少文化,又缺少能力,將來如何支撐這個家?如今這位老父親也有點自責,在女兒的婚事上,當初要是多幫助參謀一下也許要好些。可是自尊心較強又很執著的海馨,當時硬是看上了李立昌這個小夥子。海老師在二女兒海馨的婚禮結束不久,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議論:“一朵好花竟然插在不應該插的地方。”海老師為此後悔不已,為女兒難受了好幾天。從話語上看,海馨似乎在兩位老人面前沒有把離婚當回事,很開心,沒有絲毫的痛楚,其實這不過是表面文章,僅僅是對老人的安慰,她不希望父母再為自己擔心和憂慮,讓他們的晚年安安靜靜。有多少女人在發生婚變的時候沒有痛心感呢?只不過海馨和海娟的痛楚存在程度的不同,海馨在主動提出離婚的痛苦之後,沒有沉寂和久久地被傷痛掩埋,而海娟則不一樣。
海馨和海娟,論面容,姐姐強於妹妹,然而都稱得起美人胚子。在性格方面,她們存在著差異,海馨比較內向,說話、舉止坦率,性格耿直,不喜歡順人情說好話,溜鬚拍馬那一套,母親就不止一次地勸導她:“話到嘴邊就不能緩一緩?不能叫人下不了臺,改改你那衚衕裡趕豬直來直去的習慣!”海馨聽了,似乎覺得有理,點一點頭,可是過後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看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真有一定的道理。而姐姐則屬於那種溫文爾雅、性格比較外向的人,有時上來脾氣令人敬畏;你別以為她僅僅是溫柔的人,溫柔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力量和雄心壯志。
高中畢業也沒有做成大學夢的海娟,20歲就匆匆結交上一個小老闆,一道去做服裝生意了。海娟在結婚後很快掌管了全部家業,成為服裝公司的董事長,她丈夫擔當總經理。這樣的職務安排,她的丈夫心裡面有一點不盡痛快,可是那能怪誰呢?論跑外交、生意談判、處理疑難問題等,都是海娟的強項,非她出頭露面不可,客戶也都願意找海娟,區人大還推選她當上了區人大代表。而她的丈夫張民,則沒有海娟那樣名聲赫赫,也只好做些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