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閱卷官若是在本房沒看到讓自己眼前一亮,能競爭會元的試卷,心情是十分沮喪的。
這時,突然一位閱卷官拍案而起,大聲贊好,立刻吸引了其餘幾位閱卷官的主意。
那閱卷官本來想說,此卷文章很可能是餘柏林所做,但突然思及前朝一解元,就是閱卷官看到精彩文章猜測是他所做,結果被人打成科舉舞弊。雖然最後證明並無此事,但為平息輿論,平衡朝中關係,那解元仍舊遭受無妄之災,被革了功名,永不錄取,貶官為吏。
自那件事之後,閱卷官們都會謹慎幾分,不給別人、也不給自己添麻煩。
見那閱卷官突然沉默,其餘同僚沉思一會兒就明白閱卷官所想,嘴裡本想說“是否餘解元之卷”的人也立刻把話嚥了回去。
被人汙衊科舉徇私舞弊可就不好了。
不過當房官和閱卷官們依次傳閱之後,他們彼此之間交換了一個心領神會的微笑。
一群眼神青黑鬍子拉碴的大老爺們,彼此相視微笑的樣子,實在是有些雷人。
邱炳道:“雖不及本官心中所想,但縱觀其餘文章,此文詞彩清麗,氣度宏大,旨明理深。煌煌之文,超出其餘遠矣。當為高薦。”
閱卷官紛紛稱是,一直以來疲憊都似乎一掃而空。
一想到會元很可能出自春秋房,出自他們之手,那簡直神清氣爽啊,恨不得立刻到眾房官面前炫耀一番。
都說風水輪流轉,可會元輪了好幾次都沒輪到春秋一房,甚至前幾次連一甲都沒春秋的份。這些治春秋的文人們可被友人笑嘲春秋無人好些會。雖然知道是玩笑,心裡也一直不痛快。
這次總該讓他們眼眉吐氣了吧?
不只是春秋房閱卷官們想著餘柏林之事,主考官副考官也一直惦記著餘柏林。
張嶽避嫌未曾參加此次科舉取士,但文人圈子說廣也廣,說窄也窄,主考官恰好是張嶽當年房師,如今次輔之一,副考官雖說和張嶽不算太熟,但曾經接過餘柏林拜帖,為餘柏林書稿提過建議。
應該說,張嶽借餘柏林著書一事,只要和他關係不差的大儒,統統讓餘柏林騷擾了一遍。
算是正大光明為自己弟子發展關係。
在各房呈上來考卷之前,主考官和副考官都不算忙。他們都是人精,彼此試探幾分,就知道心中所想為同一件事。
其餘學子牽涉背景再廣,在他們這種文人心中,都比不過餘柏林的兩本經義著作。
於是主考官副考官心有靈犀,一同攜手去各房“慰問監督”去了。
為了避嫌,他們把春秋房定到行程中間,不早不晚,顯得並不刻意。
只是事有湊巧,當他們來到春秋房的時候,邱炳等人正在得意洋洋暢想會元為春秋房所出,指日可待。
其他房的閱卷官們都是忙得心急火燎,兩眼無神,一副身體被掏空了的可憐模樣。春秋房的閱卷官們雖然身體同樣疲憊,精神頭卻這麼好,還有力氣說笑。主考官和副考官對視一眼,有些驚訝。
不過等他們偷聽一二之後,兩人臉上不由浮現出相似笑容。
治春秋一經的文人們不知道遭了什麼“詛咒”,這些年硬是沒出會元不說,殿試連一甲都沒有,他們也曾調|笑過。
沒想到這群治春秋本經的同僚們,一直記在心裡,正憋著氣呢。此次見到了一妙文,正暢想拳打尚書禮記,腳踢詩經易經呢。
兩人裝作沒聽見的樣子,進入春秋房“走過場”,略微翻了翻罷落的卷子,又勉勵了各位同僚幾句,然後施施然的走了。
走時看著春秋房閱卷官們喜氣洋洋的樣子,主考官和副考官不由更加好奇,那文究竟好到如何地步,又是否真出自餘柏林試卷。
抓心撓肺的,實在是難受。
終於,他們等到了最後一天。
房官和主考官們做成一團,在刑部監督官員的見證下,開始討論經魁和會元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