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必讀的《烈女轉》有云:“蓋女人之德雖在於溫柔,主節垂名鹹資於貞烈”婦女的地位低下,然而一經“烈女殉夫,的,壯舉,之後”便一躍成為社會〖道〗德的制高點,倫理綱常的完美代表。立刻為世人高山仰止,為官府隆重褒獎,為文人墨客熱情謳歌,甚至會作為重大事件寫進縣誌、府志,乃至國史中。像石夫人這次,老公還沒死就殉了的,那是足以永載史冊的。
當然還有政治原因在內,科道言官如日中天,大有拔劍四顧,問集下誰是敵手的氣勢了。
相繼驅逐高拱、郭樸,任憑皇帝如何眷戀挽留,到底也妥協了。言官們由是認定皇帝與先皇不同,是個軟弱可欺的貨色。自此愈發百無忌憚,凡事都要與皇帝一爭。
然而這次,皇帝竟然敢廷杖言官,這還了得?頓時勾起了他們對前朝舊事的回憶,那可是開國以來,科道言官所經過的最恐怖的一段時期,誰也不想再來一遍。為了把苗頭掐死在萌芽期,就算沒有這碼子事兒,他們也不會就此罷休!更何況老天保估,竟生出如此事端來。本來就窩了一肚子氣的科道言官們,終於找到了借題發揮的機會!
歐陽一敬、詹仰庇、凌儒等科道名人,紛紛從幕後走到前臺,在各衙門扇風點火大搞串連。而當今的官員,大都經過嘉靖朝最黑暗的時期,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元旦日,嘉靖在西苑門外鞭笞百多名言官。血腥殘暴,近在眼前,令人不忍回想,更不願意前朝的高壓恐怖再現,所以大多數衙門都派了代表,前往六科廊祭奠。
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按照吊儀,每位前往的官員都會送去一道挽幛。靈堂裡放不下”就擺在院子裡,院子裡擺不下,就擺到大門外,到後來,整個會極門內都擺滿了靈旗挽幛,一眼望去,白huāhuā一片,看不到別的顏色…“雖然皇宮重地,不準喧譁”一切都是在靜穆中進行著,然而這比哭得撕心裂肺,更加讓人壓抑,壓得深宮之中的皇帝,都喘不過氣。
宮裡的太監早就氣得一佛出竅二佛昇天,御馬監屬下,有一營內操中軍。這支姑且稱之為軍隊的隊伍”始設於武宗年間,由那位性格獨特、舉止逾常、想入非非的正德皇帝,親自挑選宦官中善於騎射者,早晚操練,號稱,天子親軍,。顯然”這支由宦官組成、宦官統率、武宗直接指揮的部隊,情同兒戲,除了浪費糧食、禍害百姓之外,是不可能有什麼戰鬥力的。所以武宗一崩,楊廷和便藉著遺詔將其草除了,終嘉靖一朝也沒有復設。
然而現在換了個柔和的皇帝”不光外臣們感到輕鬆,內監們同樣可以放開手腳了,所以他們又攛掇皇帝重開中軍內得……但這支中官軍隊建立之初”便遭到了徐階的強烈反對,老頭兒雖然大多時候模稜兩可,唯獨這件事,態度十分鮮明,認為它是宦官專政的兆始,故而堅決抵制。首輔態度如此,言官們自然應者雲集,雪片般的彈章送上去,險些要把司禮監壓癱了。
雖然後來,太監們仍然說服皇帝,在紫禁城操練起來,然而原先計劃三千人的部隊,縮水到五百人。而且外廷一分軍費不給,全要內廷自理。因為這件事,太監們恨極了徐階,恨死了言官。這才在之後處處刁難外廷,想要找回場子來。
外廷自然不會買賬,作為反對宦官的急先鋒,言官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衝突。所以才有了石星借兵部的問題彈劾宦官,宦官又扭曲聖意,險些打死石星的事情……”事實上,那天馮保出來宣旨,將石星逐出宮門後,還有中軍的小太監,在長安街上追打他。言官們為了保護石星,還和太監們狠狠的幹了一架。
因此這次言官們,在紫禁城設的不是靈堂,而走向內廷宣戰的司令部,接下來必有一場惡戰!深知此中內情的沈默,才堅決不摻和進去。
京城本來就不平靜的局勢,驟然更加緊張起來,前去六科廊拜祭的官員,每日絡繹不絕。
而太監們豈會眼看著人家在門前頭拉屎撤尿,各個火冒三丈,要出去掀了他們的祭臺。然而隆慶皇帝卻不為所動,每當太監有所請,便說:“讓他們祭奠去吧,過幾天就完事兒了………”這樣好脾氣的君王,確實是千古罕見,可是自古有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啊!
難道日後,真要被外臣騎在脖子上拉屎撤尿?太監們不甘心啊,都跑到司禮監,圍著孟沖和滕祥,求他倆頂起頭來,別真讓外廷壓住了。
“六科廊欺人太甚了!”滕祥咬著牙,殺氣騰騰道:“不給他們點顏色,我看咱們以後也不用渾了!”
“你覺著,皇上就能真不生氣?”孟衝目光閃爍道:“我看不盡然,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