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付出了。”說著起身深施一禮道:“拜託了!”
“我等謹記大人教誨!”三位總兵大人,帶著幾十名高階將領,一齊激昂答應道:“赴湯蹈火、再所不辭!”“去吧……”沈就一揮手道:“我…這裡只有慶功宴。”“搔等告退一一一一一一”
望著眾將領魚貫而出…,沈就不由舒一口氣,靠在椅背上恢復下氣力,便轉到後堂去了。
等他換穿便衣,來到書房,沈明臣和餘寅早在那等著了,一見沈就進來,沈明臣便嚷嚷道:“今兒竟是革一次見大人穿官服,真是太氣派了,那叫一個威嚴啊……”說著眨眨眼道:“不過話說回來,您幹嗎老穿布衣呢?就算是人生得再俊,也得靠衣服襯托啊。”“是不是有人說我沽名釣譽?”沈就坐下喝口茶,拿起塊茶點慢慢咀嚼。“那到不是”沈明臣道:“只是覺著跟您的身份不稱。”
“呵呵……”沈就擦擦手。道“要說相稱。那要改的地方可多了”說著呵呵一笑道:“我身為三品侍郎,東南經略,離京得坐十六抬的大轎吧?得有封疆大吏的長長儀仗吧?得有自己的親兵營吧?鎖府之內,除了大小官員、衛兵親隨,還得有侍妾若干吧?至於種花的,砍柴的,洗衣、採辦最少也得上百人吧?”
聽完沈就巴拉巴拉,如數家珍,餘寅緩緩道:“聽說就林公開府時,府上有五百餘人伺候,是真的嗎?”當然是問沈明臣了。“那只是杭州行轅一一一一一一”沈明臣道“南京總魯府,平湖別墅。台州行轅,等五處備用的地方,都常年有一二百人不等。”
“看來大人是吸取了胡總喑的教訓……”餘寅目露讚賞之光道:“賢臣萁子見紂王用上象牙筷子,便憂心國君會墮落,因為他知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原來的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林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與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國內滿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異寶,人的是無窮盡的,只要開了頭,就會越來越難以滿足。”
“是啊,就林公常說的一句話,是‘大行無須拘小節,微瑕不掩美玉光。”沈就輕聲道:“我也曾經相信過,但看過了李就、趙文華、嚴世蕃……乃至就林公的敗落,細細思量之下,才知道‘千里之堤潰蟻穴,小節不修壞大事';,實乃真理也。”說著正色道:“就自知品行不算高潔,也沒有聖賢的定力。只能防微杜漸勤自省,索性用個笨辦法,堅持不用象牙筷。”
餘寅聞言,起身朝沈就深鞠一躬道:“您能說出這樣的話,就值得學生追隨一聲”說著毫不猶豫的跪拜道:“餘寅拜見主公。”包括他在內,四大謀士一直對沈就以‘大人';相稱,擺明了就是以幕友的身份自居,幫你解決一下東南的問題,等著事情了了,大家就各回各家,誰也不欠誰的。
但這稱呼一改,性質馬上不一樣了,那就表示要鞍前馬後,輔佐他一輩子……這對很多自恃清高的文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比如沈明臣,就感覺有些尷尬,他可不想放棄幕友的身份,以臣下自居。
好在沈就明察秋毫,一邊請餘寅起來,笑道:“三國都過去一千多年了,哪裡還有什麼主公,咱們一起合力做一些事情才是正辦。”說著緊緊握住他的手道:“咱們都是朋友,一輩子的朋友,一起做大事的朋友!”
這話不僅讓餘寅的滿腔熱情得到了高規格的回應,也把沈明臣的尷尬消弭無形,讓他暗暗感激。便不再管沈就的穿著,回到正事上道:“方才大堂上的事情,我倆都聽到了……“你有何感想?”沈就給他沏茶道。“劉顯不厚道,俞大猷太迂闊”沈明臣正經八百道:“還是戚,繼光這種鐵班底好啊。”“你別那麼一板一眼”沈就笑道:“我老不習慣了。”沈明臣登時垮下臉道:“談奎事兒呢……”
“呵呵……”沈就收起笑容。淡淡道:“這三位都是難得的良將。人盡其用才是正理,不必糾纏那些細節末梢!”歸根結底,他還是自信能駕馭得了這三駕馬車,所以才能這麼灑脫。
聽說月票雙倍了,日啊,我的債還沒還完呢……!
第七四一章 民心似水下
牆角敏著一面銅鏡,鏡中的男子望之三十多歲,身材高大,肌肉結實,正處在一生中最好的時候。讓親兵將鬚髮打理整齊後,他便套上剛用漿打過的衣褲,筆挺堅硬,並不舒服,但非常有型,所以他堅持這樣穿。
蹬上油光鑑人的牛皮軍靴,雙腳在地上實了,他直起腰來,在親兵的協助下,將嘩啦作響的山文甲披掛上身,這是隻有將官才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