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學問嗎?”高拱對這個輕狂之
徒,已經有些生氣了。
“十年寒窗,只讀高頭講章!十年寒窗,只寫八股時文!卻可知三
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大明律令
該當如何詮釋?朝廷敕令,又該如書寫?”說著蒼聲一嘆道,“朝廷中都是這種人當官,也難怪不知民生、不懂治國了。”
“好大的口氣啊。”高拱聽他雖然言語不恭,但確實針砭時弊,心中不由升起三分敬意,但仍冷笑道:“科舉乃國家取士之法,已經用了千年了,難道你有更好的法子?”
“無它,不再以一篇時文論高低!”沈明臣自信滿滿道:“唐宋的科舉,尚有許多科目,並非只有進士一科。到我朝卻只重孔孟經書,其餘的都成了偏途,這樣選齒來的官員,千人一面,都是不通實務的書呆子一一r一一一”
見他越說越驚人,李登臺忍不住咳嗽一聲,打斷道:“句章,咱們還是說正事兒吧。”
高拱卻一抬手道:“讓他說下去。”
“官府要管理國家9方方面面,最需要的是專門人才,比如戶部需要會計、理財的行家;工部需要水利、建築、工程方面的行家;兵部需要製圖、軍械、給養方面的行家,諸如此類……幾乎每一行都需要多年的經驗、和深入的鑽研,大明朝最缺的,偏偏就是這些人才,即使有一些,也只是些地位極低的小官小吏,還要受那些不懂裝懂的長官瞎指揮。外行領導內行,內行成不了領導,還是大明的弊端啊!”沈明臣索性放開道:“要我說,大明想振興,先就要改革科舉,細分科目!比如分成兵科、工科、戶科、刑科等數個科目,每一科除了四書五經外,還要考量其專門知識,只有精通哪一科的知識,方可當哪一類的官,這樣才能人盡其才,使朝廷充分揮職能,管好國家的方方面面。”
認真的聽完沈明臣的話,高拱露出激賞之色,此人確實看到了朝廷的弊病,並也完出了改革的方案,雖然書生意氣,想當然耳,但也不失為可行的方向,沒有流於誇誇其談。於是真心實意道:“先生大才,不知是否有興趣留在府上,幫我一改朝廷取士的舊弊。”
“承蒙閣老鑽愛。”沈明臣有些感動,神態也恢復恭敬道:“不過學生已經應了別人,說起耒我們虧些是親戚,他待我也是情深意重,學生不忍棄他而去。”
“哦……”高拱沉吟道:“是何人有如此福氣啊:”聽說人家是
親戚,高拱自然無話可說。啊一一
“沈江南。”沈明臣輕聲道。
“什麼?”高拱一下瞪起兩眼,面上笑容頓斂,沉聲道:“原來你
是他的什?”
“不能說是使,”沈明臣呵呵笑道:“論輩分我是他哥,不忍看他整天難受,所以冒昧來j明老,把誤會說清楚,以免親痛、仇快。
“我和他沒什麼好說的,”高拱看一眼李登雲道:“你怎敢管這
種閒事?”
李登雲笑道:“閣老,您先別生氣,讓他把話說完,就知道我為
什麼要管這個閒事兒了。”
“說。”親家的面子還是要給的,高拱悶哼一聲道。
“我那老弟可謂天之驕子,平生不曾服誰,但對閣老卻十分的敬重。”沈明臣也不利用這難得的機會為沈默說和,而是拍起了高拱的馬屁,道:“他常對我說,雖然只在國子監與您共事過,但您的學識、氣度、才幹、志向,都讓他高山仰止,常對我們說,您是匡扶社稷、中興大明的救時宰相!還自豪的說,您與他相期相業,相約一起力挽狂讕,建立千秋不朽之功業!”說著看看高拱,故意問道:“敢問閣老,果有有此事乎?”
讓沈明臣這一提醒,高拱也想起自己和沈默相處的點點滴滴,想起他們曾經下的誓言,不由悵然若失道:“可是他還是趨利避害,選捧了自己的老師……”
沈明臣馬上明白了,高拱對沈默洩的怒火,其實來源於他內心的不自信,是在徐階強大壓力下的失態,把沈默當成出氣蒔了。便以急迫的語氣道:“閣老,您中了歹人的奸計!您想想,我家大人把秘密告訴徐階什麼好處?這肯定是有人偵知了此事,搶功的同時,還想要離間您和我家大人啊!”
高拱神色複雜的看著他,沒有說話。
“您和我家大人,都是當今聖上最信任的人,只要你們倆互相信
賴,互相支援,誰也沒法打倒你們。”沈明臣侃侃而談道:“就像漢末三國,天下三分,曹公已佔其二,孫劉只有齊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