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部分(2 / 4)

給我抹黑捅婁子,我可不止收拾他們!”沈默嚴肅道:“到時候各位別怨我翻臉不認人!”

眾人連忙拍xiong脯保證,一定選賢任能,不給閣老丟人。

“希望你們說到做到。”沈默嘆口氣道:“都記住了,我們是一體的,我的臉面就是你們的利益,給我砸了差事、折了面子,最後吃虧的還是你們。千萬別光想著xiǎo舅子、大侄子的,我還沒當上首輔呢,別拆我的臺!”

他再三耳提面命,眾人終於重視起來,才收起’féi水不流外人田’,只是到時會不會還會‘近水樓臺先得月’,誰也說不準。

~~~~~~~~~~~~~~~~~~~~~~~~~~~~~~~~~~~~

沈默反覆在輕鬆的問題上說重話,一是為了給眾人敲警鐘,二是為了給後一條奠調子。

待眾人都被他熨服帖了,沈默才接著道:“至於對朝廷的貢獻,我知道你們是不大樂意的,我也理解……我們東南,負擔著朝廷九成以上的賦稅,但來了倭寇,朝廷不僅不給一兵一錢的支援,還要照收賦稅。十年抗倭,全靠我們東南的子弟兵,我們東南大戶的輸捐,才取得勝利,跟北京那個朝廷,沒有半文錢的關係!”一味的付出沒有回報,這擱誰都受不了,況且眼下他們就比別的省負擔重多了……僅僅蘇州一個府所貢獻的稅賦,就等於北方好幾個省,這讓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拒絕朝廷的任何加負。

好在沈默這番說法,讓眾人的牴觸情緒大減,之前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沈閣老在北京當官久了,會不會心向著朝廷,而損害東南的利益。現在既然沈閣老的心,還在東南,又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以他的通情達理,必不會提‘無理要求’。

“咱們不說‘有國才有家’的大道理。”沈默輕嘆一聲,東南士族大戶對遠在北京的朝廷缺乏歸屬感和奉獻jing神,甚至是導致他原先的時空中,明朝亡國一個重要原因。原先問題還不太嚴重,但在獨立抗倭勝利後,這種傾向就愈發嚴重了。

還是那句話,‘強扭的瓜不甜’,這種觀念是誰也改變不了。就算把眼前這二十位洗了腦,還有東南兩億百姓呢。所以他只能站在東南的立場上,來進行分析道:“朝廷想收商稅,咱們有的是辦法抗稅;朝廷想派北方官員來管,我們也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滾蛋。但朝廷要調我們的子弟兵北上,咱們卻是無能為力的。”

眾人只能點頭。南方戰事平定後,朝廷便有調南兵北上支援九邊的定策,只是因為南方官員的抵制,才會拖了這麼多年……衛所制在東南六省已經名存實亡,軍隊都是由省督撫招募,軍資也從各省藩庫中出,完全不經過兵部和戶部,這無疑使各省對軍隊的控制力大增,自然會引起北京朝廷的恐慌。

然而衛所確實破壞殆盡,朝廷已經不可能恢復。而軍需糧餉由臨近州府供給,無需經由戶部集散,這是朱元璋老先生的腦殘祖訓,北京再大大不過老朱,也只能乾瞪眼白搭。

要是解散這些部隊,東南數省誰來守衛?萬一再鬧個倭患,誰能擔得起責任?所以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以抗擊韃虜的名義,將其jing銳從東南調出,放在九邊。東南當地只留一部分必要的衛戍軍,平時管管治安足夠。一旦有事,又可在短時間內,再把相應的軍隊調回去……這已經是北京苦苦斟酌後,能想到最周全的辦法了。

“南兵北調,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的了。”沈默緩緩道:“這才是他們讓我來分管兵部的真正原因……然而我又不能不管,不然咱們的子弟兵,就要儘讓那幫老西作踐了……”

“截止到去年末,已經有五萬子弟兵被調往九邊。我跟你們透個底,接下來兩年,每年還會有至少這個數被調過去,最後的人數,會是在十五到二十萬之間。”這個數字,是胡宗憲抗倭之後,在六省所組建的軍隊總數的三分之二。眾人默默點頭,聽他繼續道:“這麼多兵馬北調,當然不只是為了防患未然,我實話跟你們說,明年,最晚後年,將會有一系列對韃虜的作戰,到時候我們的子弟兵,將和邊兵一樣擔綱主力。”

眾人面sè凝重了。

“一旦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尤其是這種國戰,一切都要為大局服務。”沈默面sè冷峻道:“到時候鉅額的軍費哪裡來,還得落在東南的身上。”

雖然眾人心裡,都是一百個不願意,但誰也不會說,這仗能不打嗎?大明立國二百年,不割地、不稱臣、不納貢、不求和,向來是以極端強勢的態度對待敵人。這種強硬早已榮辱明國人的血脈之中,然而自從土木堡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