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3 / 4)

小說:無限之軍事基地 作者:鼕鼕

安全了。”華西列夫斯基忠實的轉達了馬利諾夫斯基臨終前的囑託:“而我和朱可夫同志也是一樣的想法,這裡的確已經非常的不安全了。。。。。。”

斯大林並沒有立刻回答。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這裡的不安全性,但他絕不願意離開莫斯科。

自從戰爭爆發之後,斯大林把政權、黨權和軍權全部集中在自己手裡。統帥部大本營改組為總統帥部大本營。之後又改組為以斯大林為首的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從這一天起斯大林都是最高統帥。

然後,他領導國防委員會。起又兼任國防人民委員。戰爭的不斷失敗對於他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但他保持著表面的鎮定,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覺察到他的驚慌失措和壓抑消沉。

戰爭初期,斯大林每天工作16至18小時,他消瘦了,變得更加生硬、偏執,甚至往往很兇狠。每天都有幾十份軍事的、政治的、思想的和經濟的檔案要向他報告,這些檔案經他簽署之後,就成了命令、指示、決定和決議。應當說,把政治權力、國家權力和軍權全部集中在一個人手中是有利也有弊的。從一方面說,在非常情況下,權力集中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的力量來解決主要任務。從另一方面說,絕對的大權獨攬就極大地削弱了各級領導人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頭號人物的批准,要採取任何重大的決策、行動和步驟都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大本營裡直接在斯大林身邊工作的只不過是兩三個人。但是他們的工作僅僅是完成最高統帥的委託。在戰爭時期,政治局委員中起過顯著作用的,除斯大林外,也許只有沃茲涅先斯基、日丹諾夫和赫魯曉夫。沃茲涅先斯基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還沒有受到如實的評價,他積極地處理了蘇聯的經濟問題。日丹諾夫和赫魯曉夫擔任過不同方向和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他們是斯大林意志的積極貫徹者。至於伏羅希洛夫,他在幾次失敗的防禦戰之後,失掉了斯大林對他在“作戰方面的”信任。

加里寧用相應的命令使“領袖”的決策合法化,同時參加了宣傳工作。米高揚和卡岡諾維奇花了許多時間處理運輸—經濟事務和糧食問題,他們兩人作為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實際上沒有參與什麼活動,如果不算卡岡諾維奇在前線南部地段的短暫停留的話。馬林科夫實際上是在中央委員會機關內執行斯大林委託的任務的人。他曾經幾度到前線去,包括到斯大林格勒去,完成最高統帥交辦的任務,但由於他完全不熟悉軍事,因此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莫洛托夫從1941年6月30日起都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他主要負責國際問題。貝利亞分管的是“清洗”蘇聯的後方、德軍戰俘營、被俘過或被包圍過的蘇聯軍人集中營,以及為戰爭服務的“監獄”工業。他奉斯大林派遣,曾經兩度來到北高加索方面軍。安德列耶夫負責農業和前線供應。由於絕對的大權獨攬,斯大林在戰爭年代彷彿是從黨的生活中排除了中央委員會,但在前線和後方,基層黨組織卻起著巨大的作用。中央委員會的工作由它的機關來體現。在戰爭期間幾乎沒有召開過中央全會。

因此,斯大林深知,一旦他離開莫斯科的話,那麼完全集中在他手裡的權力是否還能夠像現在這樣高度集權就很難說了。

人一旦獲得了巨大的權力,要想放棄便會變得非常困難。

斯大林也正是如此的固執己見!(未完待續。。)

七百十四.我們的未來

馬利諾夫斯基死了,斯大林也下定了決心和莫斯科共存亡。

那麼,現在的莫斯科已經因為斯大林的決定而名副其實的成為了一座死城。在這裡的俄國人,已經失去了任何逃生的機會。

有的時候一個人的一句話,便能夠決定幾百上千萬人的生死。

淹沒在戰火中的莫斯科,大火遍地燃燒,可怕的呼嘯聲一直都在那兒響著。炸彈的轟炸密度,足以將這座城市炸燬無數次。

一大半的莫斯科已經成為了廢墟,就連克里姆林宮也都遭到了轟炸。

既然遲早都要死在這裡,那就拋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用悲壯的方式去迎接死亡吧。。。。。。

大批大批的德軍增援進了莫斯科,大批大批的蘇軍士兵或者平民,同樣增援到了前線。

在這裡生與死的意義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只有到了那個時候,對所有的人才是一種解脫。。。。。。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判斷沒有錯誤,在殲滅了馬利諾夫斯基軍團之後,德軍果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