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容忍的惡劣人格個性則比較少見,我們稱之為黑色的人格個性。具有這種人格個性的人實際上已經處於一種人格變態的狀態。在這種人身上,他的整體人格形態都是畸形的,是一般常人難以理解的。其惡劣的人格形態不僅佔居主導地位,而且表現得格外突出、格外頑強。從程度上看,輕者被人疏遠,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重者其惡劣的人格個性走向極端,即淪為犯罪。這種人具有主動攻擊性。他的傷害物件未必是固定的目標,對與他並無利害關係的人他也可能發動攻擊,對於觸及到他的利益的人則會進行瘋狂的打擊報復,具有很大的傷害力。
人格個性對於人格魅力的意義。人格個性對於人格魅力的意義有三重意思:一是好的人格個性是人格魅力的源泉,有個性才有魅力。在一定意義上說,魅力來源於個性,沒有個性就沒有魅力,越有個性才越有魅力。二是好的個性必須適度才對人格魅力具有積極作用,如果個性強度超過一定程度,即使這種人格個性再好,魅力也將不復存在。太強的個性反而消減魅力甚至使魅力蕩然無存。三是不良的人格個性對人格魅力具有破壞作用,這種不良的人格個性越強對人格魅力的破壞作用就越大。
個性是人格魅力的生命活力素,它使得人格魅力富有生命活力。只有在良好的人格個性突出地表現出來的時候,人格魅力才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個性平淡的人格形態難言魅力,即使有一點魅力也是暗淡無光的。個性強,有魅力,是因為與別人相比更優秀。別人能夠做到的,你能夠做得更出色、更到位;別人僅能做到少許,你能夠做到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你能夠做到;別人只是偶然做到的,你卻能夠經常做到。兩者相比,誰更具有人格魅力呢?這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沒有個性也就談不上魅力。人格個性是人格魅力的靈魂,是人格魅力的生命。
人格個性只有在適度發展和適度表現時才對人格魅力具有積極意義。前面講到人格個性的質與量互相轉化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和存在都有“度”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概念,人格個性的發展和存在規律當然也不能例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人格個性的適度發展,既講人格個性的發展和表現不能超過一定的“度”,又要講人格個性的發展和表現還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度”。達不到一定的“度”,雖有一定人格個性,但這種個性是平淡的,不夠突出的,無從產生太大的魅力。同時,也要避免因強調個性不能過“度”而對個性過分壓抑,形成缺少個性的人格形態。既要達到一定的“度”,又不能超過一定的“度”,這在實際上是不易把握的。沒有人能夠像用一把尺子衡量長短一樣把這個“度”說清楚,只能靠自己在實際生活中一點點地去體會。
不良的人格個性對人格形態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不良人格個性的表現頻率和表現強度,決定人格形態被破壞的程度。偶爾表現或表現強度很弱的不良人格個性,對人格形態的破壞作用相對較小,而且這種破壞作用的影響是可以修補的。但經常表現或表現強度很大的不良人格個性,對人格形態的破壞作用就是巨大的了,到一定程度甚至會起到致命的破壞作用,致使人格形態達到被摧毀的境地。不良人格個性表現頻率越高、表現強度越大,對人格形態的破壞作用就越大。
第二節 人格魅力個性的主要特徵
人格魅力的角色個性。人格魅力的個性同角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這種角色,大體上可分為倫理角色、職業角色、社會角色等三大類。
倫理角色是指基於倫理關係的一種角色。這種角色大多存在於家庭關係或有血緣聯絡的家族關係中。如父母的角色,夫妻的角色,子女的角色,叔侄的角色,等等。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基於年齡區別為人們共同認可的尊卑長幼關係,也可以視作屬於這種倫理關係。例如,在晚輩面前被稱為叔叔阿姨,在更小的晚輩面前被稱為爺爺奶奶。男、女的性別角色也屬於倫理角色性質。
職業角色是指基於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所形成的一種角色。在同一職業圈內,有醫生、護士的角色,有教師、學生的角色,演員、導演的角色,等等。在不同職業圈,有醫生、患者的角色,有司機、乘客的角色,有演員、觀眾的角色,等等。
社會角色是指人們基於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形成的不同角色。如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乞討者與施捨者,名人與普通人,政府官員與黎民百姓,等等。
各種角色的人,他們的人格形態無不體現出角色的個性特徵。他們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牢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