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3 / 4)

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才能擺脫作風上的低階庸俗,抵禦生活上的腐化墮落,帶領廣大群眾為實現遠大理想而努力奮鬥。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三章 領導幹部人格魅力修養的目標(1)

第十三章 領導幹部人格魅力修養的目標(下)

第七節 品格氣節魅力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品格與氣節。品格是人的品質和品行的衡量標準,體現的是人的綜合素質、全面素質。幾乎所有優秀品質都能夠體現在優秀的品格當中。與品格密不可分的是氣節。沒有氣節,品格就不會得到堅持與弘揚。品格與氣節互為條件,融會貫通,是謂一體。孔子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之說,認為人的氣節比人的生命還重要、還寶貴。孟子也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所說的大丈夫精神就是人們所說的氣節。氣節在外表現人的形象、在內表現為人的品行,是形象和品行的有機統一。氣節,主要是指做人的品質、志氣和節操。它對於個人來講,就是人格品質;對於國家民族來說,就是國格。作為一個革命政黨,也必須有一股浩然正氣,只有這樣全黨才能具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充滿生機活力。否則,就會失去凝聚力和戰鬥力。

歷代有識有為之士,都自覺地從先輩的高尚氣節中汲取精神營養,用以堅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礪自己的情操和品格。越是滄海橫流,越是如此。司馬遷身陷囹圄撰寫《報任安書》,文天祥面對死亡吟詠《正氣歌》,深情緬懷和虔誠禮讚“時窮節乃見”的前賢,便是明證。翻開史冊,“典型在夙昔”,“古道照顏色”的民族精英比比皆是。從特定意義上說,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用氣節與信念寫成的節義列傳。它不斷地激勵著人們效法先賢養天地之正氣,成人類之高節。在中國傳統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小至個人生死,大至國家興亡,時時處處都凸現出中華民族的氣節觀。而當氣節需要以生命來換取時,歷代有志有為之士無不表現出一種慷慨赴死、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氣節,永遠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開拓進取,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幹部應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共產黨人獨有的品格與氣節,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新的長征路上從勝利走向勝利。品格與氣節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根據領導幹部所處環境特點,特別應注意加強以下十大品格與五大氣節的修養:

求真務實的政治品格。政治品格是領導幹部品格修養的核心,是對領導幹部立身處世、為官做人的本質要求。“求真”,就是要根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斷揭示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制定出正確的方針政策;“務實”,是指在正確認識規律的基礎上,去實踐,去行動。堅持求真務實,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把求真務實作為領導幹部的政治品格,要求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科學精神和實踐精神,自覺踐行黨的思想路線,保持先進性。領導幹部只有把求真務實作為自己的政治品格,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效地推進事業蓬勃發展。要具備求真務實的政治品格,就必須解決對求真務實重要性的認識問題。過去,人們往往只是把能否求真務實定位在思想作風與工作作風上。現在把是否堅持求真務實上升到政治品格的高度,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一些領導幹部身上存在的不少問題,如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急功近利、高高在上、對基層的疾苦漠不關心,等等,既是作風不正的表現,更是政治品格的問題。這些現象與黨的性質、宗旨和優良傳統格格不入,如果不認真克服,勢必削弱黨員幹部隊伍的戰鬥力,影響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絡,影響黨的事業的發展。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從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高度,充分認清培養和鍛造求真務實政治品格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求真務實的自覺性。

實事求是的思想品格。毛澤東同志所確立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在這一思想路線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戰勝千難萬險建立了新中國,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紀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遭到嚴重破壞,給中國的發展造成重大損失,是十分沉痛的歷史教訓。鄧小平同志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形成了實事求是的完整而有序的思想體系,同時還深刻揭示瞭解放思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