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2 / 4)

新局面的一種衝動。只有在這樣的心態下,才願意成為一個探索者。如果是那種不求上進、滿足現狀的人,是不會去嘗試和探求創新之路的。創新思維還需要勇氣。創新就意味著對傳統的叛逆,而在傳統勢力中既有強大的權勢力量,又有複雜的利益關係。在此情況下,背叛傳統既要揹負巨大的思想精神壓力,又要面臨個人利益得失的實際考驗,還要準備面對失敗的巨大風險。堅持創新思維就要具有實事求是的勇氣,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信邪,不屈從權勢,不計較得失。然而,創新思維更需要尊重科學。並非另類就等同於創新,並非背叛就等同於創新。創新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遵循理性思維的邏輯規則。創新不是異想天開,不是胡思亂想。創新要善於吸收,善於借鑑。創新並不等同於蠻幹,創新必須講科學,具有科學精神,尊重客觀規律。

靈活開放的立體思維能力。立體思維是指跳出點、線、面的限制,能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能“立起來思考”。立體思維實際上是一種發散思維。這種思維方法強調佔領整個立體思維空間,並有縱向垂直、水平橫向、交叉重迭的組合優勢,把研究物件擺在三維空間中去思考,讓思維細胞在立體中撞擊和接通,擴大思維活動的跨步,拓寬可能性空間。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出過這樣一個測驗題:在一塊土地上種植四棵樹;使得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受試的學生在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幾何圖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然而,無論什麼四邊形都不行。這時,心理學家公佈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樹可以種在山頂上!這樣,只要其餘三棵樹與之構成正四面體的話,就能符合題意要求了。這些受試的學生考慮了那樣長的時間卻找不到答案,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學會使用一種創造性的方法——立體思維法。

人們進行思維活動時總會受過去的生活經驗和已有思維方法的影響。對於這些受試者來說,平面幾何是他們比較熟悉的知識。於是,當他們碰到幾何問題的時候,也往往先從平面幾何而不是立體幾何的角度來進行思考。這時,他們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幾何知識反倒成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框框,於是也就想不出正確的結果。立體思維思考問題時常有三個角度:一是從空間的角度。世界上的萬物都在一定的空間存在。立體思維就充分考慮了事物存在的空間,跳出事物,從事物本身之外看事物,從更高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二是從時間的角度。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時間中存在,從時間的角度去思考,既從現在的進行時角度思考,又從過去時、未來時的角度思考,便可以作今昔對比,從而以史為鑑具有憂患意識,正視現實具有創新意識,瞻望未來具有超前意識;三是從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角度。世上萬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它們相互之間總是具有一定的聯絡。從事物千絲萬縷的聯絡中去思考問題,就容易找出事物的本質,從而拓寬創新之路。

能夠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是隻從一個固定的角度思考問題,是立體思維的根本特徵。有時循著一個思路,只從一個角度思維,思維受到侷限,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無法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不可避免地會走進死衚衕,陷入“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換一個思路,進行開放式思維,突破思維的侷限性,就能豁然開朗,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只循著一個思路雖然也能從某種程度上解決問題,但是換一個思路可能又會發現更好的、更完善的辦法。從不同的層次上思考,站在不同的高度思考,全方位地看問題,才能看得更廣、更深、更遠,看得更全面、更豐富、更立體。這是事物的本質所決定的,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也符合認識的發展規律。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時,多種思路,多種辦法,才能有多個方案互相比較,找出最優方案,得到最好結果。

科學果敢的判斷決策能力。決策能力是領導者根據既定目標認識現狀、預測未來、選擇最優行動方案的能力,是對某一問題特別是某一重大問題處理的決心、辦法以及實施的力度,是管理者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全面表現。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管理就是決策”。 決策能力,是領導幹部能力的核心。判斷決策能力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需要領導者作出決策的時候能不能果斷做出決策,二是做出的決策是否科學是否正確。能不能做出決策是判斷決策能力的基本體現。每臨重大關頭,群眾總是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領導者,對領導者及時做出決策寄予希望與期待。此時的決策決定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